|
没有疑问日本制造是中国制造的榜样 日经BP记者近冈裕《制造业中,中国绝对战胜不了日本之处》的文章引起了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之争的讨论,其实众多的观点已经偏离了这个主题本身,而成了一种情绪对立,实际上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待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之间的差别与差距。 支撑某国制造背后的是一群人与一群培养这样的人的机制,前面的一群人代表了某国制造的当下水平,后面的机制是某国制造竞争力水平的保障。当然这种机制的功能不只是去培养人的技术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技术文化要求的培养。 毫无疑问日本制造在这两个方面做得是非常优秀的。从产品面去比较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与日本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个差异你可以承认也可以不承认,但是两国制造所面对的市场会给出正确的答案,也就是说差距作为一种结果会有自证。日经BP记者近冈裕在《制造业中,中国绝对战胜不了日本之处》所描述的的问题我认为是客观的真实的,任何形式的情绪回应都是在回避问题,因为情绪不能代替方法。 此外,我们在比较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的时候不要把目光聚焦在现有的产品上,这样容易让我们的眼光固化。一国制造实际上是个过程的水平而不是一个结果的水平。客观的现实是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但差距的距离依然很大。 我们不能从产品的表面繁荣上去判断中国制造的能力。 所谓中国制造的目前繁荣我个人认为带有一定程度的幻象。中国制造的繁荣是一种短暂的市场力量释放带来的商业繁荣,而不是真正的制造能力的繁荣。我们可以按照别人的图纸去制造东西,但是自己根本没有创造图纸的能力,所以在依赖外来知识产权基础上的制造的繁荣应当被看成是某国制造在中国的繁荣而不能被认为是中国制造的繁荣。知识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保存知识的最好介质是人,利用知识的最好介质还是人,因此,我们在比较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之间的差距实际上就是在比较支撑两国制造背后的产业人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没有疑问支撑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的产业人群的知识技能存在巨大差距。 我们迎来的新社会是一个知识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竞争关键不是去竞争产品的制造,最应该竞争的是知识生产要素的全球的生产与控制,也就是一国制造要在全球取胜我们首先要在这种知识生产要素的生产与控制中取胜,某国制造背后是政府与产业的社会职能的发展与其协调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国家职能怎么去“生产制造”优秀的产业人才、产业怎么去“生产制造”优秀的产业人才,政府怎样与产业形成合力去获取全球知识要素的控制权,这是目前日本制造领先中国制造的地方,而中国制造目前还处在这些多种机制的形成期,所以盲目地、情绪化地去比较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中国制造面对日本制造的最好态度是沉默并思考并去追赶而不是发些无谓的脾气。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532-85897296,电子邮件: brandl@sin.com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