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本土液晶:在辉煌和尴尬之间游走

本土液晶:在辉煌和尴尬之间游走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6-12-18, 作者: 刘步尘, 访问人数: 3046


  一方面是国内市场份额居高不下,一方面是产业链不完整、盈利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堪忧,本土液晶电视企业继续在辉煌和尴尬之间游走。

  2005年,本土液晶电视企业曾经取得市场份额超过74%的好成绩,短短三年时间,本土液晶电视企业就赢得了中外品牌较量的第一个回合。

  2006年虽然一路坎坷,不断遭遇来自外资品牌的市场反扑,本土液晶通过不断推广新品合持续降价,还是保住了市场份额大于外资品牌得地位,算是赢了第二个回合。

  但是,坏消息并没有因此远离中国而去。

  据报道,美国将于2007年3月1日之后向进口的数字电视征收专利费,让中国彩电企业一下子陷入了尴尬境地。因为中国一向是美国最大电视输出国,而且此前已经遭遇反倾销麻烦,如果再加上一个专利费,美国对中国彩电来说已经形同鸡肋。

  事实上,来自国外的麻烦早就开始了。欧洲方面已经宣布,对进入欧盟市场的电子产品实施三大环保指令(即已经实施的WEEE、ROHS指令和即将实施的EUP指令),欧洲市场一再筑高进入的壁垒,受害最大的无疑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制造国中国。

  为什么国际市场一有风吹草动中国企业都会惊出一身冷汗?为什么外国总是“不公平”地对外中国?为什么风光无限的彩电制造业总给我们风雨飘摇的感觉?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想,中国彩电企业始终不能突破四大短板才是关键所在,那就是:缺乏技术话语权,产业链条不完整,品牌不具备国际影响力,盈利能力持续不足。可以说,四大困窘让中国彩电企业举步维艰。

  许多人不认同我这的观点,甚至包括一些专家。他们喜欢说:“中国彩电企业很好啊,你看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多高,你看我们的彩电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现象,看不到深层次的问题,更谈不上对彩电产业系统性研究。

  如果我们的技术开发能力很强,为什么还会遭遇专利费麻烦?如果我们新产品开发能力很强,为什么大多数彩电企业还会亏损?谁能给出有信服力的解释?

  前不久,TCL集团总裁李东生坦言:中国彩电企业在平板电视上基本没有积累,更没有技术话语权。这应该是肺腑之言。

  自信固然要有,但是,不等于可以罔顾事实。长期以来,中国彩电企业养成了报喜不报忧的习性,总喜欢生活在自己制造的浪漫世界里。

  曾几何时,彩电业是汽车业学习的榜样,但是今天,这种形势正在颠倒过来。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汽车展上,以奇瑞、中华为代表的本土厂商,一下子推出了十几款概念车,令国人感奋不已。实事求是说,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比彩电低,也比彩电晚,但是,它已经在自主创新的路上迈开了大步。而中国彩电业始终突不破引进、加工的角色局限。大家都知道液晶面板和核心模块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但是,在这方面,中国彩电企业至今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这不是一句“投资能力不足”能解释的。

  一直以来,本土彩电企业过于注重短期利益与眼前利益,不愿意为长远发展投入。以技术开发为例,大多数企业至今尚处于初级阶段,总觉得自己搞技术不如买人家的来得快,而且风险高,导致别人向我们征收专利,我们没有和人家讨价还价的本钱。

  总有个别彩电企业认为自己的困难是暂时的,我不这么看。如果不从战略层面架构优势,从根本上突破上述四大短板,困难将继续存在。

  我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送给中国的彩电企业们,期待它们实现凤凰涅槃的那边一天。

  作者系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企业新闻传播专家。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联系电话:037169352860、13523033066,电子邮件: liubc2007@vip.sin.com




关于作者:
刘步尘 刘步尘:现任甲春秋传媒机构策略总监。历任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策略总监,TCL集团彩电新闻发言人。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企业新闻传播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新浪网、中国营销传播网、销售与市场、人民网、博锐管理在线等媒体专栏作家
查看刘步尘详细介绍  浏览刘步尘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6篇)
*中外液晶,到底谁更厉害? (2007-10-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步尘)
*警惕洋液晶的“夹心饼干”战略 (2007-06-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步尘)
*洋液晶“台湾门”考验国人理性 (2006-12-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步尘)
*液晶电视上演台湾屏“诚信门” 韩系厂商螳螂捕蝉抽刀国内厂商 (2006-11-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宝钧)
*中外液晶电视品牌的对弈 (2006-05-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叶平)
*松下等离子对垒夏普液晶传播策略剖析 (2006-02-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闻涧)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