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BM的战略阴谋 在华人企业通过收购活动开展国际化的道路上,明基铩羽而归,TCL还在收拾残局,联想尽管海外市场也仍然在继续下滑和亏损,但似乎一切还在掌控过程中。是联想的管理能力更强?还是联想采取了更好的措施?或者说区别在于联想收购的是美国企业而明基、TCL收购的是欧洲企业?可是联想首先动的裁员手术也是发生在原IBM PCD的欧洲部分,激烈的文化冲突为什么没有在联想的身上发生? 事实上,在收购之前,联想的国际化记录比明基和TCL都要差,TCL至少还在越南市场取得了成功,也有一定的外销比例,而联想除了失败的主板业务之外,海外市场可以说颗粒无收。 从文化差异上,做为IT行业的鼻祖,IBM人的文化优越感以及和联想之间的文化落差也要大于明基和西门子以及TCL和汤姆逊之间,高傲的IBM人怎么就甘心接受联想的摆布? 那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联想的并购活动始终得到了IBM本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从并购宣布时候内部的沟通,以及以阿梅里奥为代表的原戴尔管理层的进入,都得到了IBM方面的积极配合,包括为一些被替代的高管在IBM体系内重新安排职位。只是IBM的配合使得联想避免了并购之后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 可以说,IBM把PC业务转让给联想,不是一卖了之,而是“赴上马,送一程”,最初过来的IBM高管倒像是“护花使者”,走还是留,一切决定于联想是否需要。 关键是,IBM为什么要对联想实施这样的保护?当然这也可以归结为双方谈判的一个条件,或者说是IBM的企业文化使然。但IBM和IBM人不是圣人,而是一个利益体,IBM采取这样的做法肯定有它的利益在。那么,我们可以假设,把联想送向国际化征程中包含着IBM的巨大战略利益。 最直接的认识,是IBM剥离了一块不适合自己经营的业务,而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壮大,还收回了一部分资金。如果从这个角度,这个转让就只是一个交易,事实上,在这个并购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时候,看看IT行业发生的变化,我们可以逐渐清晰的体会出IBM的战略意图,也可以说是战略阴谋。 IBM这个企业具有非常强烈的“王者情节”,这种情节也许可以追溯到卖磅秤时候的沃森就给公司起了“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这样一个宏大的名字,此后,IBM的成长战略中都体现着成为一个行业王者的强烈意图,这个意图在大型机时代让IBM独享20多年的垄断利润,也在PC时代让IBM几近“亡国”,但是当通过开辟信息服务市场站稳脚跟、缓过气之后,IBM的王者意图再次复苏,它不甘心只是成为一个能够赚钱的富翁,而只有成为一个行业领导者它才有安全的感觉。从提出“随需而变”战略开始,可以认为IBM从偏安重新开始了塑造行业结构并确立王者地位的新战争。 王者争霸,就要把现有霸主给拉下来,打破英特尔、微软、戴尔形成的“铁三角”格局。 急于做强却处于徘徊期的联想进入IBM的视野,成为了IBM实施行业结构再造战略的最佳打手。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