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大国崛起”启示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们一直努力学习欧美的发展经验,研究他们发展的成功之道,但从来没有从历史的角度,从来没有像《大国崛起》这样全面地、系统地、纵深地、广度地学习和研究西方的发展史。 看《大国崛起》这个片子,让我想起还在28年前(1978年),我和大学老师的一场争论,这一场争论最后甚至影响了我《政治经济学》的分数。我提出中国要富强要发展,必须学习研究西方大国几百年的发展史,包括教训和经验。当时我甚至还说到中国的殖民地,上海、天津、广州这些租界和通商口岸对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功不可没,虽然是一种耻辱,但是它也有有利的一面,政治经济学老师对我的想法很反感,认为我崇洋媚外,思想反动。十几年前我要下海,太阳能作为"三无"产业(国外无发展先例,无先进技术设备可引进,政府无政策可支持),当时我考虑到怎么样把这个"三无"产业发展,成为现代家电业、汽车业这样先进和发达的产业,想让更多的人用上太阳能,甚至在中国普及太阳能,来完成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替换,那么既然是为发展产业不只是想赚点钱,就要进行产业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就要读国外汽车、家电工业的发展史,如GE、福特,尤其是福特,他们产业的发展史给了我很多的指导。于是我们学习做太阳能产业的福特:技术、生产线自动化研发,自己开拓市场,创造新的营销理念等等。最终的结果是我们也做成了世界太阳能产业可持续商业化的样板,成为第一个登上联合国讲坛的企业家,向世界各国推广中国太阳能的发展模式,为举步维艰的世界太阳能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之后国外主流媒体高度关注中国的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给国外的印象和影响是:2032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根据是届时中国将成为新能源"巨无霸"。讲我自己这些亲身亲历的故事,是想告诉大家,中国要作为大国崛起,首先要是研究国外,并总结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看完《大国崛起》,我想第一学习研究的还是思想的启蒙。中国入世才5年,改革开放也不过20多年,国外推行市场经济已经几百年,我们要想真正的国际化、全球化,只有我们的自由市场经济规则、观念、伦理等深入人心、融入血液,甚至变成基因。实际上我们现在和国外的差距也就是在这里,是在观念、思想和文化上的差距,就像我上篇提到的《组织入世、思想也入世》的思想一样。 第二个要学习的是产业和企业要有一个"宪法宪章"。实际上法国大革命、英国、美国大革命的成功就是一个大宪章,一个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要有一个根本大法和根本的核心理念。在这个大框架的指导下,我们再对制度、体制和系统进行改革和创新,这种"大法"实际上一种经营方向策略的选择或者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这么做而不那么做?都是一种选择或取舍。如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是进行"红海"战略、打或拼价格战者呢?还是创新,增加技术或知识产权而实践蓝海战略呢? 第三,就是关键技术创新对于企业乃至产业的巨大推动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同时我们也不仅仅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要提前预见未来市场,调研潜在需求,对技术障碍进行突破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硅谷,因为世界上每次工业革命都起源于技术的突破,这种突破都给国家和人类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让技术变革的国家在某一时期在世界上起到了绝对的领导地位,果断进行研发投入的中国企业应该有这方面的前瞻性。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hmbk51@16.com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