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业谈--外资入股,开枪,为其送行! 据载:“2006年12月11日,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接第一大股东四川成都全兴集团有限公司通知,其控股股东成都盈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已于当日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所持全兴集团43%的股权,转让给了帝亚吉欧高地控股有限公司。” 白酒业,一块外资以前从未涉及的处女地,终于在2006年底,实现了零的突破。 很多业内人士都在猜测其对未来中国酒业或者是外资入股后对企业的影响。以一个白酒行业及外资企业观察者的角度来看,要明显好于啤酒行业的二波外资企业进入中国。 首先,要为其送行,以示鼓励。这缘于外资入股,长远来看,是对整个白酒业的发展与整合做了很好的探索,对双方都将会有着良好的促进,双方合作明显存在着诸多利好因素。我们这里可通过与啤酒行业的外资入股对比,来对白酒行业进入多角度的分析: 一、啤酒行业的良好结果代表白酒行业的前景 啤酒行业:一直未停歇的外资并购潮,让中国啤酒行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整合,行业不断发展,销量直冲世界第一,行业取得了远超预期的利益,合资双方都得到了一定的利益。特别是在2007年的1月份开元之始,华润与SAB合资的雪花啤酒,用25亿元人民币将原蓝剑的股份全资收购,更显外资啤酒巨头看好中国啤酒市场,在中国啤酒总体销量冲破世界第一后,单一品牌的锋芒也开始直指国际销量排名! 白酒行业:外资入股国内白酒企业,行业及企业都利益。行业将逐渐脱离市场混乱的局面,逐渐向品牌化、专业化看齐,企业双方将取得资源和能力的互补,有可能上到一个全新而逐渐脱离竞争的平台。国内白酒行业是概念、文化以及策划等领先,但品牌、管理、战略、规划、整合还需极大加强,这无疑给了国内白酒行业一个脱胎换骨的契机。水井坊这一个不只有品牌概念、还有品牌良好定位与内涵的新品牌,所以,就有了第一个吃螃蟹与外资合作的机会。 二、相对啤酒行业相比,品牌合作在白酒行业更胜一筹 啤酒行业:并购,外资看重市场与长远发展,本土企业开始多处于无奈与被动的地位,外资品牌并未带来国际品牌的运作经验。所以,在开始,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资本”的力量,对啤酒行业一直有资本吞吐大于经营整合的质疑,虽然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摘掉了该方面的帽子,但啤酒行业的外资品牌在中国的发展确实还不尽如人意。第一波外资啤酒品牌基本退出中国再第二波淹土重来,证明了外资啤酒品牌曾经的多少无奈。 白酒行业:入股,外资更看重市场与品牌,本土企业看重国际市场及国际品牌运作经验。企业营销发展,靠的就是几个营销手段的长短枪配合。国际企业擅长长枪—品牌、战略、规划与系统战,国内企业喜欢短枪—渠道、促销、创意、一招鲜,这一长一短的配合,而又必须以品牌为支撑。所以,运作得好,外资的品牌运作将能给国内白酒企业带来质的飞跃。而我们看到,这几个跃跃欲试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在国际上主要采取的也是品牌运作,而不是基本没什么溢价的销售手段。 三、相对啤酒行业的摸着石头过河,白酒行业在合作经验方面今非昔比 啤酒行业:并购,由于第一波进入的无经验与非本土化,第二波并购很多缺乏理性,其盈利与发展道路漫长而修远。宁高宁据说是看到了青岛啤酒的年报后,用试试的心里进入的啤酒行业,可以说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跃上了第一军团;喜力也好,嘉士伯也罢,一直还没走出合作的盲区。更不用说,引领外资啤酒行业多年的蓝带啤酒在2006年爆出一个冷门,被一个行业内人都不知道来龙去脉的民企收购!当然,还有百威与青岛一直奥妙不可被外人知的关系,以及金星啤酒与外资合作的多年传闻。。。。。这些,都表示啤酒行业与外资合作的复杂性与双方头脑的不清晰度。 白酒行业:并购,品牌、区域、市场、互补等方面的探讨以及谈判地位的合拍,使发展可期待。国内的白酒行业虽然也错综复杂,但总体感觉上还是没有国内中小啤酒行业因为仅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在独驻一隅,而很多在通过策划、创意、文化、地方风土人情等方面脱离单纯功能的一些稍带营销手段的东西在破局。外资品牌公司由于品牌文化深厚,也积聚了与消费者深度接触,促使消费者不断凝聚情感的能力。同时,国内白酒企业通过这些年啤酒以及其它行业的与外资合作的经验,应该已积累了一些与外资合作的基本套路与经验。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