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讯 第一家全球网上银行诞生
7月3日,西班牙Uno-E公司同爱尔兰互联网银行FirstGroup正式签约,组建业务范围覆盖全球的第一家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UnoFirstGroup。 Uno-E公司由规模在西班牙排名第二的BBVA银行和该国网络公司的杰出代表Terra于6月组成。而FirstGroup公司则是爱尔兰一家享誉全球的网上银行,目前已在英国拥有11万注册用户,并且已经开始在德国拓展业务。两家公司的跨洋重组可谓强强联合,预计合并总值达15.8亿欧元。 新集团的领导者称,两家公司的联手是为了迎合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其最终目标是建立全球最大的网络金融服务体系。 Uno-E和FirstGroup公司早在3月初便吹出合并的风声。据UnoFirstGroup集团西班牙股东的一份公报称,新集团现已在英国、德国和西班牙拥有客户10万,资产总额达3.5亿欧元。据报道,新集团将从2001年第一季度开始把业务范围覆盖到全欧洲,以及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国家。此外,UnoFirstGroup还同新加坡海外联合银行签属了合约,以发展在亚洲的业务。在美国方面,他们也正在研究“各种进入其市场的可能性”。(据《华声报》7月5日报道)
青岛首家“网上银行”正式开通
近日,青岛首家"网上银行"正式开通。只要你有一台上网的电脑,用鼠标点击建行青岛市分行网站(ww.ccb-q.com),坐在家中就可"走进"银行办理业务。 据悉,这是该行利用互联网技术,向市民推出的一种崭新的在网上办理银行业务的金融服务手段。该"网上银行"可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类服务信息,接受咨询,受理投诉,并提供查询、转账、交费、挂失、信用卡申请、网上购物等银行业务。据悉,建行"网上银行"的服务功能今后将不断丰富,推出办理个人外汇买卖等业务。此外,为适应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需求,该行此次还推出了青岛地区的第一套网上支付结算体系,建立了组成电子商务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流通模式,成为岛城首家推出网上结算服务的商业银行。(据eNet6月5日消息)
日首家网上银行组建
日本樱花银行与日本电脑商富士通1999年宣布,双方进行合作,成立日本第一家网上银行。 在这项二百亿日圆(一亿七千一百万美元)合资计划中,樱花银行占百分之九十股权,富士通占其余百分之十。 网上银行将会于2000年9月份投入服务,提供存款、定期存款、外资及小额贷放业务。
日本普及网上银行
日本的银行中,住友银行最早开始提供网上银行服务。自从5月份开始,住友银行将过去每年1500日元的网络使用费改为完全免费。这是该银行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银行之间的竞争而采取的措施。住友银行在决定免费之前,曾经开展了“第一年度免收手续费活动”。但是由于花旗银行开始提供免收网络使用费、免收寄款手续费等服务项目;三和银行从3月份开始“网上加入赠送1500日元活动”;樱花银行则开展赠送1000日元现金等或等使得网上银行竞争日益激化,最终住友银行不得不决定免费服务。 对于终日忙得不可开交的生意人来说,网上个人银行服务确实令他们喜出望外。这使他们能够在夜深人静时忙里偷闲,在家中处理诸如支付信用卡,缴纳分期偿还贷款,支付网上购物货款等,方便又快捷,让人直埋怨银行为什么没有及早开始提供如此方便的服务,美国早在20年前就已经普及了这种方式。 从银行方面来说,开展网上银行服务能够向广大用户提供运行成本极低的无店铺业务,因此银行方面也极力推广已争取更多的用户。然而到目前为止,即使在网上银行业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银行,他们所拥有的客户数也不过4万人左右,还远远谈不上为银行带来利润,但是由于该业务无需职员对应,而用户也可以一天24小时利用该服务,因此将来肯定能够为银行带来效益。当用户尝到网上银行服务的便利性后,他们肯定会纷纷改用最容易使用的银行帐户作为工资拨入帐户,或者变更信用卡支付帐户等等。 因此,今后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于服务内容以及操作是否方便实用。当前,用户在使用网上银行服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当用户缴纳学会会费或者缴付邮购货款时,有时需要在付款人姓名前面输入会员编号。目前很多银行提供的付款手续中不能进行这种操作。这样,用户不得不赶到设有自动付款机的地方缴款。 此外,多数银行存在难以处理诸如,对在同一银行中开设的其他帐户进行操作、在利率不同的个人帐户之间转移资金等业务。更重要的是浏览器上的操作画面难以为一般用户所理解,也没有详细说明当用户转移资金的过程中如果网络断线会出现什么结果等等,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尤其是在日本的银行中,咨询电话并非免费,而且多数银行不能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用户担心一旦出现问题,将得不到有效的咨询支持。 进入今年以后,日本的9家商业银行每月通过电话及因特网付款件数已经超过了20万笔,相当于去年同期业务量的4倍。可以说网上银行已经开始出现普及的征兆,不过用户使用后如果发现问题堆积如山,就不可能真正推广。因此,银行方面还需要虚心听取用户的呼声,努力为用户提供简单易行的网上银行服务。(据日经BP社)
中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迅猛
电子商务重要链条之一的网上银行目前在中国迅猛发展,截至今年11月底,中国至少有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等几家商业银行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仅安装招商银行企业服务系统的客户就有734家,累计交易5万多笔,交易金额达132亿元。 今年9月招商银行率先在全国全面启动网上银行服务,目前招商银行所有营业网点均已开通网上"企业银行",朗讯科技、爱立信等世界著名大企业及联想集团、中国联通等国内知名企业已成为招商银行网上"企业银行"用户,利用"企业银行"进行帐户资金管理等。 "网上银行"是以银行的计算机为主体,以银行自建的通信网络或公共互联网络为传输媒介,以单位或个人计算机为入网终端的"三位一体"的新型银行。据统计,发达国家85%的银行已经或正准备开展网上银行业务。 网上银行的出现,使银行更加贴近用户。它为人们提供了一周7天、一天24小时随时使用的便利。具有进入因特网经验的用户,在家中、办公室或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只要在电脑上键入"网络银行"的站点地址,就可以根据屏幕上的柜台提示办理开户、存款、付账、转账及贷款、购买保险等。那种客户奔走于企业银行之间,因错过营业时间被拒之门外的现象将不会出现。(据《华声报》1999年12月10日报道)
中国工商银行正式开通网上银行
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工商银行于2月1日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个城市正式开通网上银行。 这是中国工商银行继去年五月三十一日开通“新资金汇划清算系统”以来,为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竞争能力、适应信息社会中电子商务蓬勃兴起的新趋势而适时推出的又一新产品。 据中国工商银行有关人士介绍,工行网上银行依托于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资金汇划清算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而成。于2月1日开通的网上银行是对公业务系统,适用于公司、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客户,并将在其他一些城市推广。单位客户在网上银行上享受的服务包括:账户明细实时查询、帐户历史明晰查询、下载对账单、电子付款指令转账付款、客户证书挂失等。适于个人客户使用的支付系统不久也将开通。 它的开通标志着中国工商银行的经营范围拓展到一个全新的领域,金融服务层次向现代化和高科技化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经营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同时,中国工商银行进军网上银行领域,将有力地推动国内网上银行向更安全、更方便、更快捷的方向发展,为中国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奠定支付基础,对中国的企业迅速缩短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大大减少经营成本,加强市场竞争能力,走向国际市场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我国已基本具备了适合网络银行发展的网络环境。目前,国内有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几家商业银行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据统计,发达国家85%的银行已经或正在准备开展网上银行业务。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将全面改造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
中国银行推出网上银行服务
安全问题是人们在开展电子商务和网上银行服务时所关心的最主要的问题,中国银行建立了使用SET(SecureElectronicTransaction,安全电子交易)协议的支付网关,为国内长城电子借记卡用户提供网上安全支付手段。中国银行的这套网上银行服务系统包括面向企业集团的“企业在线理财”、面向个人消费的“支付网上行”、面向证券商的“银行快车”及“中银电子钱包”等。 该系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银电子钱包”,这是一个高科技、智能化、个性化的软件产品。中国银行采用了国际公认的安全标准,以保证持卡人网上购物的安全性。即涉及交易各方的数据,在发送时,均通过加密处理。 所以商户只能看到消费者的订单信息,而银行只能看到有关支付信息,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持卡人交易信息的安全性。此外,每笔交易都需要经过各方进行合法身份验证,确定无误后,才会进行交易。 为方便广大用户的需要,中国银行选择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简称国研网)这一大型经济信息专业网站建立免费下载“中银电子钱包”区。(据1999年6月28日北京晚报)
美上网理财的人越来越多
据美国市场研究和民意调查公司里德集团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全球网上金融服务的用户大约有5000万人,其中美国人约占一半,而其他国家希望上网理财和投资的人也将会越来越多。 另据调查显示,目前上网理财的人一般依靠金融机构储存有关个人资料,因此储存用户的各种资料已成为软件开发和服务行业的一项新兴业务,现在不仅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需要储存资料的技术和服务,其他如航空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都有这种需求。
四类新概念银行
电话银行:足不出户查转帐
一份数据显示,从1999年8月到今年4月底,工行上海分行的电话银行接入电话总共大约200多万个。也就是说,仅上海一地,平均每天有近9000个电话打进工行的电话银行。电话银行的经营状况可见一斑。 足不出户,打个电话,就能进行帐户的查询和转帐——这种理财方式在今天早已司空见惯。在10年前,人们就可以通过一部普通的音频按键电话得到中国银行交易查询、自动转帐、票据挂失、金融信息查询等多种服务。 和10年前相比,现今的电话银行已经在更广的范围里使用。以工行为例,截止到1999年年底,中国工商银行的电话银行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在203个城市行开通;服务种类丰富多样,在原来的基础上,开拓了信用卡、储蓄卡的帐户查询,外汇买卖,代缴手机、寻呼机费用等服务项目;服务形式既包含语音查询、人工查询,还可提供传真查询。 但电话银行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一位用户认为,电话银行最大的局限性就在于银行与储户的交流不具有双向性,而且只能查询帐户或简单地代缴一些费用,不能进行灵活的直接消费购物。从这一点说,网上银行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网上银行:鼠标既轻又沉重
网上银行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诞生的。 1998年2月,招行推出“一网通”服务,成为国内首家推出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之后,各家银行纷纷加快自己的网上银行的建设进程,到1999年11月底,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等几家商业银行也先后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 进入网上银行,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实时了解财务运作情况,及时调度资金;客户可以享受帐务查询、自动转帐、财务分析等服务;采用浏览器方式,客户可以在任何一台电脑上直接进行股市操作、购物和消费。 网上银行最受人关注的话题无疑是安全问题。据了解,各家银行都在网站的安全性建设上下了很大的本钱。 网上银行在发展初期已经逐渐显示出它强劲的实力。一份数据表明,截止到今年3月份,招行网上银行共发展了4000余家企业用户和6万多家个人用户,已进行了100多万笔网上交易业务,交易金额近1000亿元。但由于我国互联网发展和网民结构的限制,个人信用的不完善,再加上银行的谨慎,网上银行在我国还显得十分稚嫩。
手机银行:个人理财在掌上
2000年3月15日,招行率先在深圳推出国内第一个“手机银行”服务业务,5月15日至17日,招行、中行和工行分别与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将财务查询、转帐、缴费、理财、证券行情及买卖、外汇实盘买卖等功能于一体的“手机银行”服务推向全国。 这种“掌上的银行”采用最新的STK中文短信息技术,客户无须拨打电话,在手机屏幕上即可进行个人理财操作。所有操作均有全中文菜单提示,直观简便,且不受地域限制。 据了解,拥有“全球通”手机(GMS)的储户,可持本人身份证及相关材料,到银行及移动通信公司的各营业网点办理申请手续。手续办妥后,只需将原手机容量为8K的卡换为32K的卡即可开通使用。 其中,招行还实行免费上门换卡服务。 今年我国新增移动通讯用户2500万户,总数达到7000万户。商家们都看准了这快大蛋糕。于是一个个手机银行工程纷纷上马。 果然没让商家失望,招行在深圳推出“手机银行”服务两个月来,每天通过STK“手机银行”办理的业务都在1000到2000笔之间。高兴的不只是银行,移动通讯公司也受益匪浅。据分析,每张STK卡120至180元不等的换卡费可能会使电信部门每年获得12亿元的利润。 商家满意了,但用户却发现了这一新兴事物上的瑕疵。其一,现在的“手机银行”只能在办理行使用,不能在其他银行的手机银行使用,几个银行之间不兼容,等于无形中提高了成本。其二,目前“手机银行”使用范围仅限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0余个重点城市,使用起来自然会受到一些限制。一些用户希望,“手机银行”能随着技术上的成熟,进一步完善起来。
家居银行:遥控器里全办妥
1999年8月,我国内地首家“家居银行”在长沙问世,截止到目前,由湖南电信与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联手开发的这家“银行”已开通金融信息查询、帐户管理、家居购物和缴费、银证转帐、网上申办贷款等服务,用户达到10余万人,年效益达3000多万元。 “家居银行”是指银行通过电信网络的多种接入设备,如电话、电脑、电视等,向客户提供一种能让其在家中或其它任何地方办理银行金融业务的客户服务体系。 2000年5月14日,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广东有线电视台合作推出了一个以电视机为载体的“家居银行”。 这种“家居银行”就是在有线电视视讯宽带网的基础上,以电视机与GNIPARD交互式数字机顶盒为客户终端实现联网,来办理银行业务。用户如果已经安装了广东有线电视,只要在电视机上添装一个交互式数字机顶盒,这台电视机就变成了电脑,遥控器则相当于鼠标,用户可以在家中通过操纵遥控器来办理各种银行业务。 既兼顾了网上银行的可视性和可双向交流性,用户又无需购置电脑,这种新型的家居银行无疑满足了许多用户的需要。只可惜此项业务的开展受到许多限制,还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实惠。 比尔·盖茨曾经预言,如果21世纪的银行没有融入电子化的洪流,那么等待它的将是恐龙式的灭绝。追随新技术的革命,中国的银行业在不断创新着服务方式,这种变化不仅给银行本身带来了竞争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正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据《经济日报》)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