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销“伤感” 消费心理学认为,人在快乐的时候,心态是最放松的,警惕性也大大降低,这时不但容易接受来自外界的广告信息,而且很容易达成消费行为,甚至是冲动消费。像麦当劳、嘉年华等,就是快乐营销的典范。 然而,偏偏有人反其道行之,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却在广告传播中刻意营造一种伤感、失意的氛围,让消费者受到广告故事的感染后,间接接受品牌信息,形成品牌记忆,直至达成消费行为。 这就是一向好打情感牌的纳爱斯的雕牌。 2006年恰逢中秋节与国庆节长假重合,在十一之前的近一个月的时段内,雕牌在央视及各省级电视媒体上,频繁播出了一则品牌广告。广告中讲述了一个女孩独自在外地打拼,中秋节到了,虽然也想念父母,却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回家和父母团聚。然而在忙碌了一天回到自己住处时,却惊喜地发现父母竟然赶来和自己一起过节。在广告结尾,又有旁白道“中秋节,你在想念父母,父母也在想你,雕牌,愿家家团圆”。 整个广告时长45秒,情节朴实感人,表演细腻到位,再配上煽情的背景音乐和旁白,很是打动人心。而且,雕牌在整个广告片中以隐性形式介入,淡化了商业色彩,更加突出广告故事的感人性。如在片中,女孩诉说“想念妈妈一直用雕牌洗衣服的样子”,这一形式虽说乍看显得有些牵强,但是通过回忆日常生活细节来表达想念父母,又显得合情合理,再加上雕牌在篇尾的祝愿旁白,是为典型的品牌广告。 整则广告虽然不能说是表达了一种悲伤,但是至少也是伤感的、失意的,传递给受众一股浓浓的思乡念家之愁。而观察其他洗护用品类品牌的广告,甚至整个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广告,除了一些医药保健品之外,大多表现的是快乐、舒适、满足的情感,而雕牌此则广告却是反其道行之,首先通过伤感的情绪打动受众,然后使受众在共鸣中产生对雕牌的好感和认同,从而深化品牌印象。 这种伤感广告模式,可以说雕牌是独此一家。因为从中国的电视媒体广告来看,绝大多数以“嘻嘻哈哈”模式表现,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冷笑话黑色幽默之类,除此之外,就是医药类的“恐吓广告”、“专家广告”,还有一些先苦后甜的励志广告,如可口可乐刘翔回国篇和伊利优酸乳的系列广告等,而真正敢于将伤感广告运用到催人泪下的就只有雕牌了。 不过,纵观雕牌历年播出的广告,打出这种伤感广告,也非偶然。雕牌一直以来善于打造情感广告,几年前的“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雕牌下岗篇广告,也是打动了很多受众。此次雕牌的想念父母广告片,可以说既有创新,又有继承。 其次,此次雕牌广告的“想念父母篇”选在中秋节前集中播放,对于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来说,不但“每逢佳节倍思亲”,而且很多人也会遇到无奈不能回家的烦恼,雕牌在此时打出想念父母的广告诉求,显得合情合理,易于引起共鸣。而且节日临近,相比于那些热热闹闹,欢天喜地的广告来说,雕牌此则广告显得独树一帜,在密集的广告群中,以其独特的情感诉求,很容易脱颖而出。 再次,从雕牌广告的定位人群来看,作为大众消费品,目前雕牌的定位广泛,产品档次从低到高种类齐全,定位人群也是遍布各个年龄层次。此次雕牌的思念父母广告篇,虽然看起来是针对在异地工作的年轻人群,诉求对象单一,但是,父母与子女思念之情既是特定的情感,又是泛化情感,即使没有同样经历,但几乎每个看到的受众都可以体会得到这种思念之情,因此十分符合雕牌的大众化品牌路线。 不过,雕牌的这种伤感营销模式,目前只是在广告中出现,还没有发现在营销终端等处存在。但是,这种营销模式,显然并非洗护行业所能独有,其他行业也可效仿。远的不说,就说几个月后即将到来的情人节,现在的巧克力行业广告诉求中,要么是表现送给情人,爱深意浓,要么是表现味道口感,丝般感受。中秋节有不能和家人团圆的人,情人节也有没有情人的人,那么在这些人度过有些伤感的节日时,广告主是否也可以推陈出新,打动这些无情人的人和有情人的人呢? 套用一句广告语:某某巧克力,只给最爱的自己。 原载:《市场观察》 原载:《市场观察》,作者蔡放,为《市场观察》广告主杂志社记者。电子邮件: fang.c.f@16.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