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茂中·航天员·广告传播 曾看到过叶茂中的一个专访,当时主持人问他,在他的很多广告作品中,都看到过航天员的形象,无论是其早期拍摄的赵本山遭外星人劫持,还是后来拍摄的SHE的航天员造型广告,以及帮红金龙品牌拍摄的航天员造型系列广告,之所以在他的广告作品中出现如此之多的航天员形象,是不是他的创意枯竭了呢?而叶茂中的回答当然不是,之所以航天员形象接二连三的出现,是因为他觉得航天员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因此他要把这个创意资源发掘使用到最大化,而目前之所以仍在使用这一形象,是因为他觉得这个资源还有很深的空间可以利用。真的是这样的吗?对此我深不以为然!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莫大的勇气,他也因此被人称为英雄,但如果现在还有一个人把吃螃蟹作为英雄行为,其结果只能是遭人耻笑!在广告传播中,使用航天员形象也是如此!如果你在2003年航天员刚刚上天的时候使用航天员的概念,像蒙牛一样,那么无疑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勇气可贾,由此产生的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即使在2005年,你仍使用航天员的概念,也差不多能被人所接受,毕竟航天员还是社会的热点,但如果在如今的2007年,你还使用航天员的概念,那只能是贻笑大方、落人笑柄! 我们衡量一个广告传播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其归结点在于消费者能否记住这个广告,并由此记住这个广告的品牌,也就是扩大我们品牌的知名度;与此同时,还要消费者能否对这个品牌产生好感度,从而在面临消费选择的时候能无意识的进行品牌消费,而观察这些航天员形象系列广告,他们能产生这些效果吗,消费者真的能记住并因此产生好感吗? 航天员概念,用之不竭的财富? 在广告传播中,任何新颖的概念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消费者也不会愿意一直为一个老套的创意埋单!因此,要求我们不断的根据消费者的心理空间,填补自己的创意火花,用一个一个崭新的创意去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传播自己的品牌! 航天员形象从2003年神五上天大规模进入中国消费者的视线,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具有非常突出的眼球效应,一度使国人在看到航天员形象的时候都会想起神五,涌起民族自豪感。与此相应,我们在电视屏幕上也看到了诸多以航天员作为角色的广告形象,这些形象出现在了食品、烟草、服装等多个种类中,这还不算其他的打着航天员、航天工业旗号的各种广告,本来一个单纯的象征人类科技发展的航天员,一下子和许多行业联系在了一起,消费者在面临这么多的广告诉求面前,明显无所适从,到底该听谁的? 谁都知道,人的心智空间是有限的,它只能接受一定的诉求与概念,多了要么使消费者麻木,要么使消费者反感,主动拒绝接受这些信息。这些多以航天员形象为诉求的广告信息夹杂在一起,充斥着消费者的大脑,消费者还能一一记得这些广告说的是什么吗?还能通过航天员的概念,产生对这些品牌的好感度吗?既然如此,航天员概念还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财富吗?在广告传播中,我们所信奉的应该是见好就收,而不是赶尽杀绝,让消费者一看到这个类型的广告就想呕吐,如果那样,这个广告还不如不做!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