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镜品牌:障碍与突破 目前我国的近视患者已经超过三亿人,每年的眼镜需求量达到7000万副以上。强大需求拉动,催生了迅猛发展的中国眼镜产业,也催生了像雪亮、明廊、大明、博士伦等优秀眼镜品牌。 然而,我国整体的品牌意识、品牌能力还非常欠缺,我们的企业多半不做品牌,多半做品牌的企业难以做大品牌;我国绝大部分的企业在进行着低档、低附加值的产品复制工作,走着“以量取胜”辛苦道路。 在大米、油盐都在大张旗鼓做品牌的时候,眼镜品牌的打造可以说是箭在弦上。品牌问题,是眼镜企业发展的难题;品牌问题,也是我国眼镜行业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制约品牌发展的三大障碍 有人说,中国的眼镜企业不愿意做品牌,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发展很快,就算不做品牌也能过得很舒服,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情况。等以后行业发展成熟了,竞争激烈了,企业自然就会重视品牌了。不错,相对宽松的市场大环境打消着我们企业品牌建设的积极性,然而,阻碍我们眼镜行业品牌发展的原因却不限于此: 1、 半成品的产品特性 论我们生产的产品有多好,我们生产的都只是半成品,我们无法用它们直接满足我们客户,即意味着我们无法得到客户的意见回馈与消费认知——也就是我们无法培育我们的品牌。 一个眼镜消费的过程,除了我们生产的镜片、镜架以外,还需要完成验光、加工等一系列加工服务程序才能真正转变成消费者的需求。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眼镜生产企业只是一个原料的生产企业。我们的产品再好,我们也难有承诺。再说,在眼镜市场上,“以次充好”,“中途调包”往往进行地无声无息。除非自建渠道,不然我们难以控制。 半成品的产品特性导致了市场运作上的诸多问题,这样诸多问题的存在增加了建设品牌的风险和成本。与之相反,那些混水摸鱼的眼镜生产企业却能通过非品牌手段获取暴利。半成品的产品特性,无时无刻不在打击、削弱了我们建设品牌的积极性。 2、 产品高度同质化 对于消费者来说,眼镜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产品,一个镜架+两块镜片就是一副眼镜。产品的简单同时也就意味着满足需求能力的简单。外型上创新,很难;技术上突破,很难,就算能有突破,消费者对这种技术的认同过程也很漫长。一方面创新之难“难于上青天”,一方面眼镜生产企业之多“多得像牛毛”,两极并存,不可避免的出现眼镜行业产品、品牌的高度同质化。 3、 消费者认知标准的缺失 眼镜行业是一个长期没有一个国家标准的行业。今年“眼镜生产许可证”制度,与隐型眼镜“销售许可证”的出台,其目的想优胜劣汰,提高眼镜经营门槛。但是,由于眼镜店经营者文化普遍偏低,政策的颁布与完全落实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眼镜产品很简单,但满足眼镜消费的过程却相对复杂,这就决定了,即使国家的政策能够得到100%的落实,也无法真正杜绝“以次充好、欺瞒消费者”的行为。“眼镜生产许可证”只是国家对行业的一种政策标准。而真正能让消费者认知判断的标准却并不存在。对于我们大多数非专业人士卡说,“辨别眼镜别比辨别人民币要难得多”。而眼镜消费需要经过一对一加工这个特殊服务环节,我们所选和最终我们所得到底是不是正身,这个实在难说。 眼镜消费还处于初级阶段,消费者对眼镜产品的认知度远远不如服装、美容美发等行业。再有实力的眼镜生产商也没有能力去告诉大家如何通过外观去辨别产品的好坏;再有经验的消费者,也无法通过短暂的试戴去辨别产品,消费者认知标准的迷失,让眼镜品牌的打造迷上了一层阴影。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