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SN还能“黏”住用户吗? "MSN,我终于回来了!" 这是不少人最近的MSN签名档,原因就在于台湾地震导致南海海域的国际海底通信光缆发生中断,MSN也因此不能成功登陆。 在离开MSN的日子里,不少依靠MSN工作的上班白领族工作进度受阻,海外业务暂停,相关行业受到了冲击。白领们忽然发现,离开MSN的日子里,自己竟像鱼儿离开了水,痛苦不堪。也就在这么一段时间,白领们发现他们需要新的沟通工具来替代MSN,一时间Skype、Google talk、QQ、雅虎通、网易泡泡等工具的用户申请人数和使用人数暴增。 在上海,开通没多久的中国移动软件飞信抓住机会,铺天盖地的广告“砸”了下来,不断向用户宣传中国移动通讯飞信聊天软件的“USP”(独特销售卖点)。 面对这样一件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MSN的主人微软公司似乎乏善可陈,鲜有作为。可以说MSN正面临着一场危机,这场危机的结果就是“消费者漂移”,寻求新的替代品,自身的产品“黏性”大大降低。或许,有人要说我危言耸听了。 先让我们温习一下英特尔的英特尔奔腾事件以及英特尔董事会主席安迪·格鲁夫在事件后的反思。 1994年10月,一位数学教授发现,他在研究一些复杂的数学题时,机器出现了故障,出现了算法的错误,最终发现是由于芯片的一个微小的设计错误引起的。这位教授给他的朋友发了一封邮件,收到这些邮件的人又向他们的朋友转发了这封邮件,就这样,英特尔奔腾芯片可能存在技术问题的消息通过网络传了开来。到了11月1日,包括微软在内的大多数公司都收到了该教授的邮件。随后,奔腾芯片有问题的消息开始出现在各大电视台上,尚没有购买奔腾机器的人开始搁置购买,甚至寻找其他的替代品,已经购买奔腾机的人们开始拼命给英特尔打电话,希望知道问题有多严重。11月15日,英特尔发表书面声明,认为奔腾芯片不存在问题。11月24日,感恩节那天,铺天盖地的报道出现了。在网络上,英特尔的标志“内有英特尔(Intel inside)甚至变成了“内有大问题(Problem inside)”。12月12日,英特尔最大的客户IBM发表声明,不再接受英特尔的奔腾芯片,消费者在寻求退货,同时寻找其他芯片的计算机。12月20日,英特尔在强大的压力之下,终于发表声明表示道歉,并且愿意无条件更换奔腾芯片,只要用户交换芯片,英特尔公司就会无偿向他们寄去改进过的芯片。为了处理这场危机,减少消费者和用户的“消费漂移”,英特尔花费了将近五亿美元的成本。 事故发生后,格鲁夫总结到:我是最晚得知奔腾危机含义的人之一,只有在枪林弹雨般的指责和责难之后,我才意识到形势变了,我们需要适应新环境,树立新观念。如果我们改变方向,就能保住众人皆知的品牌,保护在用户中的形象。如果对此视若不见,我们不仅会失去与未来客户搞好关系的机会,还将给公司的名誉和财政带来严重的破坏。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