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企业话题 > 回归营销根本

回归营销根本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7-03-21, 作者: 赖奕宪, 访问人数: 2331


  写上这个标题,可以理解为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从市场经济开放以来,营销已经被谈得“体无完肤”。一个个企业或产品“成功”的案例,出现在各种期刊杂志上,让营销新兵热血沸腾……一个个“营销大师”,出现在各种峰会中,谈论着其“独创”的“品牌八步成型,营销九招制敌”……一个个洗脚上田的“企业家”,走上大学的讲台,用着很不标准的“方言版普通话”大谈其企业与个人人生的如同神话故事般的成功经验。中国的营销,似乎仅用了三十年不到,就超过了欧美近百年的营销历程。营销,在不同的行业中,正在被不断的放大。

  但我情愿相信,营销未曾真正到来过,或者,即使来过,我也愿意相信,真理的确在少数人手中?

  每年都会出现很多的品牌或企业成功的浮出水面,也会有大量的品牌或企业倒下。这个交替过程,似乎物竟天择,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可以看看这些倒下的品牌或企业的真相,每一批企业的倒下,这样一些关键的因素成为致命伤:由产品没有特色而让市场淹没、质量引发的危机事件、由采购成本过高、价格缺乏竞争力等等。  

  为何这些方面会成为大量的企业倒下的主因呢?让我们先看看一些行业的现状。

  比如大量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不愿创新”。有句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于是,一些企业基于成本和风险的考虑而不愿创新,甘愿成为一个模仿者。方便面行业、饮品行业等尤为明显。这些行业的品牌忠诚度不高,属于冲动型消费品,而且进入门槛不高。加之中国市场足够大,东边不亮西边亮。于是,当行业的领导者或市场出现哪一类产品畅销时,其它企业则蜂拥而上。于是,当金六福成功后,模仿者“金八福”也能挣不少钱;当“第五季”广告一响,立马就有“第六季”,并标明是“升级”产品……这些模仿,甚至可以理解为是“投机”,而这种不愿创新的行为,直接的恶果是:产品没有特色,只能跟随在别人后面,看似销量也不少,但卖的价格却远不及领导品牌。价格不高带来的后果就是盈利能力低下,竞争能力不强,稍有点风吹草动,就倒下了。就如最近的方便面行业的原材料大幅度上涨,导致不少小企业几乎面临灭顶之灾。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愿意创新的企业,比如领导企业、细分市场领导品牌等,却在原材料大幅涨价的情况下,反而有了更多的市场竞争的能力。

  再比如质量门事件。质量事件可谓是“一触即倒”。纵观十几年来,尤其是在食品行业的质量事件,让不少的知名企业一个接一个倒下。大家都知道质量是“命门”,却为何依然“前赴后继”呢?甚至有个别头顶着各种社会给予的尊贵的桂冠,却做着回收过期产品再加工出售等恶劣的事件。事发之后还美名其曰“危机公关”。什么是危机公关,我的理解,危机应该是外界不确定因素给企业带来损失时的公关。而内部自己做黑心事怕人发现,事发后再来一套“狡辩”,这不仅有失营销人的道德,更不应把它当作高明的营销手法来褒扬。但或许是中国消费者太好糊弄了?或许是中国市场的确足够大?总之,质量门事件,依然在一些企业中继续上演,依旧有大量的“职业经理人”,敢于“手按着圣经发誓”,同时假话连篇。

  无论是企业走完全的模仿之路也好,还是质量门事件引发的企业危机,我们不去谈这种模仿之路给中国闽浙一带造就了多少千万富翁,也不谈质量危机之后企业的公关手法表现得多么之好。我们回到营销的真相,透过这样的现状,我们反思,这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营销吗?为什么这种算不上智慧的“小聪明”,却在中国大行其道!  

  我们再试图从营销具体执行者的表现上找找原因吧。

  与营销走得最近的,无外乎三种人,一种是智力提供的咨询(广告)公司,一种是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还有一种,就是随着企业一起壮大的创业者(老板)。

  推动中国营销前行业,正是这一群人。但是,在这一大群人中,我们却总能看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而制造这些不和谐的声音,甚至是一些在行业中有着极高知名度或江湖地位的“大师”们。

  比如咨询公司,一套相似的创意或提案可以给不同的企业,于是,我们在很多电视上能看到一家号称行业领军智业的咨询公司的广告片,“奔跑着的人”创意用了N次,“外星人太空人”也用了N次。这种没多少动脑的创意,却似乎非常有市场。

  再比如职业经理人,为何不少职业经理人,每到一个企业,就要否定企业的以前的“老人”,然后开始“清异己招亲信”。一位号称著名职业经理人,神秘的和我说“做大事要先祭”,即所谓要在一个公司建立“江湖地位”,一定要“杀”一些“老人”才能有权威。这种做法我实在不敢苟同,任何一个企业,当你看到它问题的时候,你必须同时要承认的老职员肯定有优秀的一面,否则,企业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成绩?老板哪来的钱敢高薪请你打工呢?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篇)
*告别过度,回归营销根本 (2003-07-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云)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