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销企业如何开展品牌战略 在广交会上,面对欧美客商抛出的大笔订单,一句“给我最好的价格”,至今仍令中国的外销企业不敢轻易涨价。“一件纯棉衬衣,我们报价3.5美元,其中成本25元人民币,中间的利润只有不到3元钱。”来自浙江的王先生大叹苦水,而这类现象在外销企业的市场经历中不胜枚举。 我国虽然已经是世界贸易第三大国了,但悲哀的是在国际上叫得响的中国品牌却极其稀少,现阶段的国际市场位置其实只是世界的加工厂而已。一个奥运吉祥物在雅典售价是2.99欧元,相当于人民币30多元,而一只吉祥物的平均出口价也就是0.8美元,相当于人民币7块钱左右,差价有3倍之多。中国加工的鞋如果打上耐克的标记可以卖到500-2000元,利润可达200%-300%,而真正的加工企业也就10-20%的利润。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市场、重产品轻品牌的问题由此可见一斑。 对OEM(贴牌生产),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态度。那些刚起步的企业,OEM显然是企业快速成长的捷径,而那些羽翼渐丰的企业,如果仍然沉迷于OEM,显然是饮鸩止渴。OEM带给外销企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OEM的方式由外国客户提供订单,有完善的设计,可以省却企业对产品的研发费用,而且避免了新产品面市后不被市场接受的危险。其次,由于国际合作伙伴严格的操作规范,需要企业不断在生产、管理等方面提升自己,贴牌不是长久之计。以加工费为例,2000年和现在加工同样的产品,加工费至少减少30%。这种逐年下降的趋势还在继续。由于企业产品同质化、产品科技含量低,不少企业为了寻求订单,互相竞争的手段就是不断降低本已微薄的加工费,最后导致大家都无利可图。一个产品的寿命一般只有两年左右,由于对OEM的依赖,企业大多不注重产品开发,新产品研发能力的日渐萎缩就是OEM带来的恶果。这一恶果的直接产物就是模仿能力的畸形增长。国内许多企业把精力放在模仿其他企业的产品上,往往一个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计划还在实施,其他企业的类似产品已经面市。过去国内等地凭借劳动力的价格优势转化而来的成本优势,取得订单,但是随着印度、越南等地加工业的崛起,其凭借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开始分流国外的订单。多重因素夹击之下,外销企业再不做出调整,只能坐以待毙。创出自己的品牌将是企业必然的也是必需的选择。 长期以来,外销企业的出口增长依赖低价竞争,虽然注册了一些商标,形成了一些品牌,但能成为名牌的微乎其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一,重销售额轻创牌。由于种种原因,外销企业总是把出口放在第一位,强调销售额的重要。在品牌建设上花的功夫不足,遇难而退,以致于今日出口注册的名牌寥寥无几,与我国排位第三的贸易大国身份极不相称。其二,品牌创新缓慢。传统品牌仍占主导地位,不少品牌几十年一贯制,新品牌发展缓慢,老的品牌能维持下来的不多,有的已名存实亡,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品牌更少,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更是微乎其微。其三,品牌质量差。在出口商品中因质次而砸牌,产生纠纷、索赔、降价的现象屡有发生,严重影响国有外销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其四,品牌自主开发和自主管理经营的意识淡薄,依靠厂家开发品牌、外销企业打市场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 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开始呈现出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国内外市场从产品竞争时代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从国际市场看,据联合国发展统计报告,名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比例不到3%,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销售额超过50%。从国内市场看,2002年,在80多种消费品中,销量位列前十位的品牌市场份额达62%可见,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创立品牌,培育品牌,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 品牌战略是现代企业竞争致胜的法宝,“名牌”属知识产权范畴,是极其宝贵的无形资产。当今跨国公司无不是以名牌起家又以名牌威震天下的,当今企业的竞争不仅是质量、成本、人才的竞争,而且更是品牌及其知名度的竞争。谁赢得了品牌,谁就能赢得市场;谁赢得了市场,谁就能赢得胜利。经济的全球化促使世界各国企业都在创建自己的名牌,发展名牌战略,是外销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开放和竞争的世界,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名牌的世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品牌可谓是市场的灵魂。产品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乃至国家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品牌的竞争上。 蓬勃发展的国内市场,已经让诸多外向型企业频频回头观望。出口业务虽然因为业务量大、风险小而有让人难以抗拒的诱惑力,但是如果一个外销企业长时间埋头于国外订单加工业务,它也许会获得一些急需的东西,却往往会失去更多一个企业赖以长期发展的东西。许多外销企业实际上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对于许多外销企业而言,目前的境况是,并非自己不愿意做国内市场,而是已经受累于国外订单,但是现在仔细算算,有相当比例的单子,算起来根本不挣钱,这不得不让一些外销企业负责人深入思考。而对于一些实力雄厚的外销企业来说,现在即使不投入力量来运作品牌的方式开拓国内市场,每年的利润也很可观。这类公司之所以会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一方面考虑到国内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想让企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外销企业显然并不精于市场运作,对于国内市场的变数和不规范性也缺少深入了解。外销企业在生产环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如何在品牌运作过程中取长补短,在市场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是每一位企业家都应冷静思考的问题。 经过20来年的发展,浙江义乌大陈已有衬衫企业900多家,日产衬衫50万件,成为国内重要的服装外贸出口基地和品牌汇聚之地,沃尔玛等一些国际零售商也纷纷来下单。万里马服饰通过为大品牌打工、大批量生产积累了相应的“打工资本”,经过1年的精心筹备,万里马选中了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注册的“万里马品牌”,并邀请香港影星吴毅担任品牌文化代言人,倾情演绎白领男性的精彩生活,借助OEM快速走上跨越发展道路。浙江一族服饰有限公司常年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进行OEM生产的同时,开始运作自己所拥有的“金袖一族”品牌。如今一族服饰已经成为美国杜邦公司在中国的高科技莱卡纤维产品的推广合作企业之一,专业从事莱卡纤维在男性服饰领域的运用,倾力打造中国男性莱卡服饰的第一品牌。 大陈衬衫企业在追逐国际品牌梦想的时候,显得相当务实,他们不约而同选择在国内先打响品牌的策略。在义乌大陈,诸如能达利、傲哥等省级著名商标、金华市级知名商标,在浙江市场的占有率、知名度并不高,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在中国大市场上的占有率。在四川、陕西等中国西部,这些品牌却是有口皆碑。在品牌开创初期,集中有限的资金在云贵地区打品牌,而后从外到内发扬壮大品牌的知名度。从外省打名气,迂回张扬品牌,这是种策略,结果相当不错。大陈衬衫在西南、西北城乡非常走俏,备受经销商欢迎。在云贵川地区,“能达利”连续几年荣膺第一、第二品牌。大陈一天生产50万件衬衫,占国内市场1/15的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衬衫之乡。这与大陈衬衫企业的发展战略不无关系。大陈的衬衫对创出口品牌还相当谨慎,他们普遍认为,创牌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现在所做的只是在打基础。即使创出了品牌,也不排除OEM的生产方式。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