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企业方法 > 从红军北上抗日看企业的谋势

从红军北上抗日看企业的谋势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7-03-29, 作者: 沈志勇, 访问人数: 3145


  北上抗日是长征大战略

  “北上抗日”战略的提出,是红军长征前、长征中以及长征后,在战略方面,最神来之笔;很多人会误以为,红军在长征的时候,求得生存都很困难,哪里还谈得上北上抗日呢?

  但是,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恰恰相反,北上抗日,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和雄才伟略,“北上抗日”,是长征的大战略,更是中国革命的大战略。

  1、为长征指明了方向和目的

  毛主席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就表示要北上抗日,但是漫长五年岁月,红军却远在江西,无暇抗日;

  1934年7月7日,红七军团奉命在瑞金集合,被重新命名为“抗日北上先遣队”,并发表了抗日声明,之后先遣队出发;这时,红军北上抗日似乎还是一句口号。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长征。

  红军长征是被迫的,但“北上抗日”却是主动的。

  红军长征之初,将向哪里去、如何行动,这样的问题时时困绕着红军官兵们。1934年12月初,红军湘江惨败后,战士们对于将往何处去的问题,更加迫切了,如何巩固提高部队士气,成了一个大难题,干部战士不断地提出这个问题。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紧紧抓住“北上抗日”的旗帜,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既有口号,又有行动。这个方针既有利于红军生存,又利于民族大业。

  “北上抗日”的提出,为红军长征明确了方向和目的,为长征找到了一个充分的理由,这个理由在长征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如:红军在通过彝区时,红军就向彝族同胞们宣传红军是北上抗日路过彝区,获得了彝族同胞的认同。

  “北上抗日”,还凝聚了人心,既统一了红军中的思想,又得到了民众的拥护。一名外国学者评价说:“长征使红军到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可以实现其抗日的誓言,从而激起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以达到爱国和革命的双重目的”。

  1935年夏,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在讨论战略方向上,毛主席和张国焘发生了分歧。毛主席主张“北上”,张国焘主张“南下”。

  毛主席坚持“北上”方针,他反复指出,要在部队中宣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北上抗日,建立川陕甘根据地,就是为了促进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这种战略上的远见卓识,是张国焘无法比拟的。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史称《八一宣言》,宣言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2、北上抗日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大战略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急剧上升,但蒋介石没有抓住民族斗争的大旗,相反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几年时间里大大失去了民心。

  红军提出“北上抗日”的口号,北上陕甘,集中西北,面向华北中日矛盾的中心地区,一下子使蒋介石原来提出的“剿”共是因为共产党“捣乱抗日后方”的说法失去了凭借,少了一个让人可借的口实,而红军则在政治上得了分,让蒋介石失了分。

  而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北上”的坚持,中国共产党初步完成了中共力量由南向北的重心转移,奠定了十多年后全国胜利的大势。

  首先,南方各省是蒋介石的必争之地。30年代初,南京政权能够发号施令的实际上只有江、浙、闽、赣、鄂、豫、皖等省,其他省份只是名义上服从南京政府,各省如西南、西北、北方各省都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

  而红军早期的革命,都集中在国民党南京政权的中心省份,直接威胁南京、武汉、长沙、南昌等中心城市,红军的一举一动都足以使南京政府心惊肉跳,坐卧不安。

  由此可见,国共两党都视南方各省为其存在和发展的重心所在,革命与反革命势力在这块范围不大的土地上展开了极为残酷的生死大搏斗。

  于是有了五次“围剿”,可以设想,蒋介石不消灭红军,势必不会善罢甘休,必然会发动第六、第七次乃至更多次“围剿”,必欲置红军于死地而后快。更为严峻的现实是,在日本已经占领东北并进逼华北,中华民族处于岌岌可危的时刻,国共两党却在南方连年搏杀,必然在政治上引起人们误解。就是说,继续在南方展开两大阶级的搏斗,而置已成为主要矛盾的中日民族矛盾于不顾,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都对中共是不利和不可取的。

  改变这种不利局面的出路是战略转移——长征。由于长征,才有了红军的保存,才有了红色力量重心由南向北的位移。这里的关键点是确立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无疑毛主席是这一方针的最为杰出的代表。

  其次,红军离开国民党统治严密的南方,从军事上讲是取得了“避实击虚”的效果。比起南方来,北方的统治比较薄弱,蒋介石的嫡系更少。比起南方来,蒋介石对西北是轻视的,在日本步步蚕食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第三,华北的乡村社会在一个世纪里没有被触动过,因而保留了一种高度的政治潜能。在抵抗日本入侵的过程中,它的所有革命热情被调动起来,到日本战败而去,共产党再次与国民党对抗时,它在西北已积聚起不可征服的力量。

  北方是30年代民族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红军抵达陕北,从政治上说,是从在南方的抗日宣传转为北上抗日的实际行动,有利于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红军北上抗日,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到西北,造成了红军前出华北的有利态势,它对中共后来发展黄河以北广大地区,为抗战时经略华北,抗战后控制东北,解放战争时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地理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最贫穷潦倒的战略退却中,却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新起点,这是它的敌人和友人都未曾料到的。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关于作者:
沈志勇 沈志勇:上海超限战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原策划总监,上海某著名服装企业原营销总监。12年营销策划与市场实战经验,“新经济第一代策划人”,业内称“机会猎手”,长于在无“市”的市场,创造“市”; 长于帮助弱势品牌快速崛起,快速突破市场。
查看沈志勇详细介绍  浏览沈志勇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5篇)
*谋势:中小企业以弱胜强的宝典 (2007-08-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志勇)
*跟红军学品牌传播 (2007-04-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志勇)
*从“遵义会议”召开看中国的能人经济 (2007-04-0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志勇)
*跟共产党学管理 (2007-03-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志勇)
*中小企业如何掌握竞争主动权? (2007-03-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志勇)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