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经营管理 > 向联邦快递学习“抠”法管理

向联邦快递学习“抠”法管理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7-03-30, 作者: 林景新, 访问人数: 3199


  同样是“抠”运营成本,有些企业将成本压缩的目标放在压榨员工身上,而联邦快递则将成本控制重点放在于生产流程改善、货物中转方式效率提高等方面上。同样是抠法管理,但效果截然不同——

  “抠”途险恶   

  2006年下半年,深圳富士康“血汗工厂”事件引起悍然大波,而事件起因就在于英国《星期日邮报》发表名为《iPod之城》的文章,揭露富士康位于深圳龙华的iPod代工厂工作条件恶劣。接着,上海《第一财经日报》又进行了跟踪深入报道,将富士康工厂工人残酷的生存环境进行披露:工人月收入微薄,而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生产线上没凳子,除少数员工外,一般操作工都必须连续12个小时站立着干活,不能说话。

  富士康恶劣的工作条件立即引来了外界无数批评,富士康的信誉度与美誉度立即跌至冰点,对企业的市场销售造成很大的影响。作为OEM厂商,生产成本是富士康最主要的经营成本,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富士康压缩生产成本的“抠”做法并没有错。但从社会道德的角度看,富士康这种“抠”是一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以牺牲员工应有的福利去谋求企业利润。

  当我们说一个人很“抠”时,意思是指他吝啬、小气,不够大方。一个很会“抠”的人时常会因“抠”得来的蝇头小利而沾沾自喜,而不会看到自己在朋友、同事、生意伙伴眼中所产生负面形象,以及可能由此丧失的信誉、好感和进一步合作的机会。而当我们说一个企业很“抠”时,往往是说其牺牲员工应有福利去谋求血汗资本,企业不恰当的“抠”法往往内部员工不满意、令外部合作伙伴存质疑之心、也使消费者心生反感。如果一个“抠”人是因为眼光短浅而“抠”,那么企业则是由于战略失误或领导思维的偏差而走上一条险恶“抠”途。

  “抠”病的根源  

  如何在“抠”与节俭之间找到一条合适的平衡路径,是许多企业特别是生产制造型企业所一直探索的问题。不同的企业在“抠”法上的大相径廷,使得效果绝然不同:以富士康为代表的“抠”,不仅失却民心,而且损坏了企业的美誉度;而另一类企业的“抠”,是以简化流程、压缩不必要开支为导向,这种“抠”不仅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而且也赢得内外部人员的一致支持。

  对于压缩成本,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做法,“抠”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抠培训:为了节省经营成本或者延长员工工作时间,一些企业会将原本许诺给员工的培训机会取消,如入职前的技能培训、员工个人发展的能力培训等等。而“抠”掉培训成本的直接结果往往是使得员工无法提高生产效果,变成机械式的“劳动工具”。

  抠福利:员工福利与员工薪酬一样属于员工收入组成部分,只是福利相对隐性,员工往往对其关注度较弱,这也使得一些责任感缺失的企业可以从中下手——“抠”掉这部分属于员工收入,如取消应有的加班费、补休、或其他餐饮、通讯费的补助等。“抠”掉福利的结果会使员工失去工作的安全感,降低工作的满意度,最终造成员工流动率的加大。

  抠日常工作支出:有些企业为降低经营成本,尽最大可能“抠”掉日常工作的开支:如给员工配备老旧的电脑、租赁交通不便但租金低廉的工作场所、限制员工一些应有的出差条件等等。这种对日常工作开支的无理由“抠”法往往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与节俭一样,“抠”同样是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性。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节俭是压缩不必要的开支而为未来发展积聚资本,是一种美德;而“抠”则却是一种鼠目寸光的短视行为。是什么令一家企业走上险恶的“抠”途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大致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领导人思维习惯的误区

  一些企业的领导人,特别是白手起家的小私营企业主,由于整个企业是他一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通过努力建立起来,他自然而然会将企业的一切看作是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企业每花出去的一分钱、在员工身上多支出的每一笔费用,都好像割了他身上肉上一样,会让他坐立不安。这种领导人的思维习惯往往是希望企业只有收入,不用支出,能省则省,能“抠”则“抠”——珠三角地区大量的私人资本生产制造企业属于此类。

  二、企业管理战略的偏差

  不少企业都奉行“节源开流”的管理思想:比如复印纸必须使用两面、公司员工喝水必须自带水杯、限制用公司电话打私人电话等等,这些举措许多业界大企业如柯达公司等都是如此提倡并实践,这并没有什么错。

  可惜,有些企业在执行“节源开流”时更多是侧重节源,并且将“节源”发挥到极致,可以省的都省下来,一些不能省的也通过各种方式“抠”下来——在企业管理战略中,省下一分开支就是多一分利润。其实,这种战略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如果企业“抠”员工必要培训费用,那么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技能必然无法提升;如果企业“抠”下内部必要的文化活动费用,必然造成公司死气沉沉失去活力。这些不一而足的“抠”法,我们在许多经营不善的企业身上都可以找到类似的蛛丝马迹。

  三、竞争压迫的结果

  在某些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为了生存必须不断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求得更佳的竞争优势。优秀的企业会通过改进生产设备、优化资源要素、提升员工效率等方式来降低成本,而差劣的企业则只会通过压榨员工工资、剥夺员工应有福利或者降低客户服务质量等方式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后者的做法短时间内或许能起来一定效果——企业在员工或客户身上支出的费用少了,所以企业获取的利润就相应高了。而长远的角度看,由于压榨你的员工,必然造成员工的不满,他们会将对企业的不满转嫁到对待客户上,从而令客户流失率升高。而降低客户服务质量无疑更是直接造成大面积客户流失的导火线——一名对企业不满的客户,会将他的不满告诉十名潜在的客户。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关于作者:
林景新 林景新:林景新,营销传播及企业危机管理专家,中国式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著有《中国式企业危机管理》、《网络危机管理、《营销造势》、《创意营销传播》等专业著作。现任中国多家顶尖公共关系传播集团高级顾问,为多家企业及机构提供声誉管理、品牌管理、危机公关、营销传播方面的咨询及培训。 Email/msn: Jingxin_lin@hotmail.com Mobile :13711578184 (广州)
查看林景新详细介绍  浏览林景新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5篇)
*中国快递新势力 (2012-08-08, 《新营销》2012年第8期)
*联邦快递建设全球性品牌的挑战与回报 (2008-06-20, 《新营销》,作者:陆文娟)
*拿副局长做广告 联邦快递涉嫌违法 (2007-06-0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冷振兴)
*联邦快递与DHL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2006-01-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吴洪刚)
*感悟联邦快递 (2002-08-28,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作者:芮新国)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04 05: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