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补血到造血--市场竞争消耗的警示 前几年河南啤酒市场上,有一个十分经典的案例。河南一家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与本土的其他企业打了一场消耗战。 那家企业的竞争策略是把产品销售价格一沉到底。由于当时河南的消费水平还不是很高,所以消费者对价格特别敏感,此招一出,市场一片哗然,相当多的消费者的消费方向马上发生了改变。其他的企业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而被迫迎战,啤酒单瓶价格很快击穿了一元价位。紧接着,那家企业又出台了新的措施,提高旧瓶回收及其他原辅料收购价格,试图垄断包装物及原辅料市场。其他的企业被迫再度跟进,河南啤酒市场很快陷入一场混战。 那家企业的用意很明显,就是为了打压本土行业市场利润率,以保本经营甚至低价经营策略,迫使其他企业的降低经营利润,加快资源消耗,围而不攻,伺机而发,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拖”。行业的同仁们总结的好,当时那家企业的策略就是要把肥的拖瘦,瘦的拖病,病的拖垮,然后收网,把整个河南市场纳入自己囊中。 这场战役历时多年,大家都筋疲力尽,最终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其他的企业没有被拖垮,自身也没有得到太大的提升,啤酒产品的零售价格却怎么也上去了。 正如这家企业所为,在同一个市场区域内,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会愿意与同行业的企业和平共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眠”,所以处在同一区域市场中的企业,彼此貌合神离,表上一团和气,背地里却无不是你一拳我一腿,斗得不亦乐乎,甚至干脆就是明争暗斗,你死我活。 从这种意义上讲,处在同一区域市场中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同样是生死之争,不过打的却是一场消耗之战。 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作者写道:中国人,只有一个人的时候都会很平和,如同谦谦君子。可只要有两个人同时存在,必定会勾心斗角,互相攻击,欲把对方置之死地而后快。这句话说得是有点过了,但事实的确是如此。 人与人之间如此,企业与企业之间又何尝不是。同一个区域市场中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有着独霸市场的野心,而独霸市场就必须清除其他的企业。于是乎,大企业排挤打压,动辄几百上千万的市场投入,处处围追堵截,大市场不放,小市场不让,同类品牌到哪,企业就跟到哪,近身肉搏,拖也要拖死小企业。小企业虽然不能针锋相对,只有隐忍退让,但决不气馁,运动战、麻雀战、游击战,做一点是一点,大企业看不上的,小企业就拣起来,反正船小好掉头。就这样来回拉锯,此消彼长,从对原辅料、渠道资源的争夺,到市场、消费者、人力资源的争夺,一浪高过一浪。 总之,消耗之战,就像是一种篮球战术——全场紧逼。 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要想稳住阵脚, 不被竞争对手打得乱了方寸,从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打造新的核心竞争能力,增强自身机体的造血功能,自我补充,自我修复,或者是目光向外,堤内损失堤外补。 一)产品创新 产品是市场竞争的工具,任何竞争形式,最终都将在产品的竞争中得到体现,因此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也将决定市场竞争的最终结果。致力于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使之能够实现从形象到内在质量的突破,全面超越竞争产品,是打好这场消耗战的前提。 所谓的产品创新,包括产品的形象创新、推广理念的创新、品牌内涵创新、产品价格及渠道模式的创新等。但是千遍万变,目标不变,产品创新的目标,就是为了合理区隔自身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让所有的渠道成员、消费者对自己的产品产生高度的认知、认同,给消费者一个选择自己产品的理由,从而争取到尽可能多的消费者,瓦解竞争对手的渠道忠诚和消费者认知。 此外,产品创新还有另外一种功能,就是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从经营管理,到品牌管理,再到市场管理,每一个条块,都对市场有着极大的影响,不仅短期内难以奏效,而且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竞争,相应的较为简单,一个销售年度,甚至一轮竞争下来,就有可能水落石出,胜负立判。因此如果企业能够通过对产品的调整,把竞争对手的注意力转移到产品上来,既能为企业调整经营战略,壮大自身实力争取时间,同时也能够尽可能的节约市场投入。 不能与消费者需求相结合的产品,是得不到消费者认可的,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就没有什么市场可言,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