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药产业安全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起来,不愿看到医药产业消失的人们!用我们的言行,挽救我们国家的医药产业,中华民族的医药产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有良知的医药人都必须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为了医药产业的安全,呼吁、抗争、奋斗!! 公元两千零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药产业到了建国以来最危险的时候!医药产业成为千夫所指、众矢之的。救人性命的医药莫名其妙地成为万人瞩目与唾弃的新三座大山之一部分,医药产业岌岌可危,败象丛生,有人说现在一天有2家医药产生,5家流通企业处于关停并转状态,一天有50个医药营销经理人、200多个一线销售医药代表面临转行。 2007年3月,随着22次降价,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召集100多家会员企业召开会议,并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文中提到:2003-2006年,全国医药企业赢利能力逐年下降,亏损金额大幅度提升。2006年全国医药销售收入利润率增幅为11.01%,低于全国全口径工业如利润增幅20个百分点,医药工商企业创新能力基本没有了。 发改委近期发布公告,国内医药企业,亏损面达到22.62%,累积亏损金额44.63亿元,亏损企业达到1368家,同比增长了27.37%,而药界跨国巨鳄业绩全线飘红,2004到2005年,外资药企销售增幅均保持在25%的高速度,罗氏集团去年在华的销售额达到25亿元。大部分外资药企的业绩都在15-25亿元。 中国的医药产业到底怎么了?!谁应该对中国的医药产业现今的败象负责?!怎样挽救中国的医药产业,让其安全发展?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我这样一个医药营销人,一介草民。令我经常夜不能寐。我把自己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所思所想,做一总结,以期抛砖引玉,引来更多有良知的医药界同仁的对医药产业的关注,尤其是能够参政议政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政府官员们思考,对国家医药产业的安全和医药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各界都要尽职。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民族医药产业陷入困境?笔者分析大致有以下5个方面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的封杀 这两年,我们国家出台的规范和限制医药产业的法规、法律、条例、政策等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一个人一个月不做任何事,读这些文件,一个月都难以读完,整体来说这些政策对医药产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限制、挤压的多,鼓励、支持的少,总体有以下特点: 1、 行业主管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限制,规范,打压,应该说确实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不利的限制,而且业内有专家认为是有利于外企业,不利于民族医药产业。 2、 国家其它部门的政策法规打压:主要是卫生部和法改委,这些政策制定者,有些是明显的外行指导内行,执政能力确实有待提高。 二、腐败对医药产业的摧残 药监部门的腐败,确实有目共睹,在游戏规则制定、药品制造、新药报批、药监政策、药品流通管理等领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败。但细思深究其腐败的根源还在于制度:国家组建药监局时间并不长,为什么就会形成药监的系统腐败,这种腐败不外乎以下原因: 一是程序和制度设计不当;制定一系列法规法律比如GMP/GSP/GAP/GLP,药检部门下发的各种法律法规局令等等的目的、可行性、科学性、必要性有待商榷,还有谁来监控程序的公正,谁来论其必要性、谁来对其造成的后果负责等等,公众无法知晓,药企没有发言权。 二是没有监督制约机制,这些腐败的事件、权力的寻租、权钱交易谁来埋单?中纪委、国务院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尤其是承担什么连带责任,不能出了事的后果只叫相对于弱势的药企背着。尤其是有些承担后果的还是无辜的药企。 三是外行领导内行,一些官员官智未启,水平低下,个别还不学无术,执政水平实在令人感到非常非常的无奈。 四是一些官员渎职,缺乏为人的基本良知。比如申报中卖批文,暗示别人怎样做假材料来申报药品批文,把一个企业的资料拿来给另一个企业复制,真让人瞠目结舌,难道他们就不怕自己的子孙以后吃到这样假材料做出来的假冒伪劣产品。 五是地方保护,比如GMP,有几家没过?GSP又有几家没过?验收只是多了一个腐败的环节而已,国家局却把这样的权利下放地方,地方保护和人情关系自然就产生了疏漏和放水行为。 六是舆论监督缺失,不是没人投诉,不是没人举报,中华民族什么时候都不乏有良知的人,他们倾家荡产也要为了净化药品及市场秩序而战斗,可歌可泣,笔者对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在拯救中国的医药产业。但是制度和程序的缺失,让投诉举报如同石沉大海。 媒体监督的责任也完全缺失,没有独立的媒体环境,就难以有媒体真正的舆论监督。行业报刊都是有关单位的下属单位,是其喉舌之一,自然也就难以监都到自己的上级单位。 这些腐败对医药产业的重创,笔者以为有些是致命的,让公众对中国的医药产业和国产的药品失去信心。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