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彩电崩盘论”看中国家电行业中下游企业竞合新思维 最近秦合舫先生和陆刃波先生就中国彩电业是否崩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秦先生本着忧国忧民的心态对中国彩电业中的问题提出了质疑,其言之切,其情之深让人肃然起敬。陆先生是行业的资深人士,从业多年对中国彩电行业的未来发展势头也充满信心。两者都可谓是忧国忧民,任何争论结果似乎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这种本身所带来的相关者对事情的重视。中国彩电行业在进入高速发展后,如今步履蹒跚,秦先生的观点也不是杞人忧天。 家电行业中下游竞争——一种“搏傻” 结合国美老总黄光裕的说法:“家电利润低,和我有什么关系”,这让人不仅为家电行业的未来充满忧虑。家电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下游企业不断提高挤兑供应商的形势下,中国家电企业的日子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将会满盘皆输。也难怪乎秦先生对中国家电行业产生如此忧虑。彩电行业除了所说的核心技术问题外,制造商和零售商的紧张关系,也危及到了行业的持续、健康、良性的发展。这10年来,最明显的莫过于影响力从制造商向下游的分销商和零售商转移。这两者的博弈关系在一定程度将左右中国家电行业的未来发展态势。 要搞清未来家电行业的发展,就要对家电行业制造商和零售商关系进行分析。首先,中国家电行业两者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家电行业的黄金发展期。这主要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中后这段时间,中国家电企业通过发展、暴利到整合,形成强势品牌时期。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叫做家电行业品牌座次形成期。行业的快速发展,造就了海尔、TCL、海信、长虹等一批中国知名品牌。在这个阶段的主要是制造商品牌强势面对弱势零售商。在那个阶段,由于没有出现较强的零售终端,制造商品牌通过各种途径销售产品,零售商议价能力较弱。制造商主要通过分销代理商进行销售。 第二个阶段:家电行业的缓冲期。这个阶段主要是这10年来的变化,随着国美、大中、苏宁等一批零售终端出现,增强了渠道控制能力,提高了与制造商的议价能力,从而进一步压低了家电行业制造商的利润。尤其是以国美为首的中国零售巨头,已经在产业链中占据最具有话语权的位置,也难怪乎黄光裕能够说出他们挣不挣钱和他没有关系的话。这个阶段,制造商的话语权在这样的零售巨头面前处于弱势。这些渠道商已经成为了制造商的主要销售渠道。 中下游的博弈只能加剧企业和零售商利润的进一步下滑,增强了制造商的经营困境。但是无论是当时的制造商强势,还是如今零售商的强势,最终的博弈的恶果将是“搏傻”,最终零合。这个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见的。如今的强势如国美,也应该看到对制造商的压榨最后的结果无异于“杀鸡取卵”。 零售商和制造商的挑战 在全球化竞争的态势下,强大的零售商应该从要求从制造商那得到更多的东西: 1、规模收益,通过大批量的采购,降低成本,通过分销,实现赢利。 2、协同性。通过相互的合作,实现效率收益的最大化。 3、速度。要求从制造商最快的得到新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产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顾客才是整个彩电行业的最终决策者。他们希望最快、恒久的、优质的服务和额外的关注来实现他们的价值体现。因此无论对于零售商和零售商、还是零售商和制造商、制造商和制造商都应该看到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应对消费者变化才是最关键之举。 因此,对零售商来说,他们就会迫使彩电制造商提供价格让步并为增加的费用买单,如促销、降价、堆头费等,从而减轻自身从顾客中的额外付出费用。同时,零售行业的竞争,就使得零售商之间,通过不停的依靠压低彩电制造商的价格来获取竞争优势。 反观,零售业他们为了讨好消费者,吸引更多的顾客来店内购买,就必须建立起“最低价”的形象,这将有助于消费者对他们产生好感和信任。但是,也必须看到随着国内消费者力量的强大,同时又来自于竞争对手的压力,单一依靠价格已经不能成为致胜的手段。消费者要求更多的服务,更全的彩电品牌选择。 而如今两者之间的竞争无异于对谁最终都不会产生好的结果。在这场两者的“拔河”过程中,最终的出路还在于开发一种新的关系模式,实现双赢。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