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中国医药企业营销战略管窥 2007,行业迷惘彷徨、信心缺失,有人在问:中国医药企业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医药行业的机会在哪里? 未来15年,中国医药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今天又需要做些什么?。 其实对策就在我们眼前:看看国家在做什么,就知道企业该做什么。 一、国家在做什么? 从2006年12月22日“郑筱萸地震”,到2007年2月8日吴仪副总理在全国医药行业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行业整顿延长到年底的决定已经明确,药监系统必将经历组织、人事、政策等涅槃过程,在主管部门的组织和人事问题没有落实之前,带动行业走出低谷的大政策是不会轻易出台的。 当然,国家正紧锣密鼓地为“新医改”做准备,这一重大事宜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所以,对于国家来说,2007年其实就是两件事:整顿与准备“新医改”。 二、企业该做什么? 企业的最佳选择就是踩着国家整顿药监系统的节奏,顺势而为,整顿企业自身内外部的管理基础。根据对国家政策和市场走势的判断,及时调理自己的策略定位、目标客户、组织结构,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否则,当国家完成整顿、行业发展加速的时候,你的企业还像一辆螺丝没有拧紧、电线处处短路的战车。 我们必须看到,国家政策肯定会对下一步的竞争态势有较深影响。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2007年的最大机会,和国家医药管理体系一样,也是“大修”,即关注医药卫生新政,做好质量,而不是做规模。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反复强调: 1.企业管理者要有高度,要有战略眼光,能够看清宏观背景,看清全局,看清你和你的对手处于行业的什么位置,以及该向何处去。 2.企业本身要顺势而为,要有坚实的管理基础,即有竞争力的产品线、正确的客户结构、高效的组织结构、训练有素的队伍,这才是企业最重要的东西,也是内部整顿的战略问题。 [j]第二部分、看清宏观趋势,坚定行业信心。[/h] 如前所述,要找到出路,就要看清行业的客观现实和未来趋势,并从中分析出你的企业与行业未来对接时还存在哪些战略问题。 那么现实与未来是什么样子呢?目前药企普遍存在的战略问题又是什么呢? 一、2007年中国医药行业是什么样子呢? 2007年,中国医药行业的特征就是四个字:更加低迷! 规模和效益的增长幅度将进一步下滑,管理者与从业者的信心将进一步丧失,管理动作将进一步变形,非理性竞争将愈演愈烈,动荡将远远大于2006年。 为什么? 第一因素,“郑筱萸地震”使药监系统体制改革成为可能,但行业涅槃需要时间代价: “郑筱萸地震”对中国医药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从上到下,动摇了药监系统的根基,击碎了百姓对医药的信心。 如果不彻底肃清影响,行业得不到健康秩序,对百姓也没有一个合理交代。 如果要彻底肃清影响,没有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行业是缓不过来气的。就像当年“海关系统整顿”一样,赖昌星一天没有归案,百姓对国门就不会有百分百的信任。 两害相权,2月8日吴仪副总理明确表态,行业整顿将进行到年底。所以,2006年对于医药行业来说只是整顿的开始,按照国家既往整顿的惯例——矫枉必过正,真正难过的日子在2007年。 第二因素,舆论加深了消费者对医药行业的信任危机,广告将成为最浪费的营销手段: 作为一把双刃剑,新闻监督推动了行业“公平、公开、公正”的进程,使弱势群体有了一定话语权,但是舆论也同时加深了消费者对医药的信任危机,医药行业成为民怨最高的典型。 百姓的怀疑,令正常的推广行为都打上了“寻租”的阴影,更不用说广告的效果了。目前OTC企业的广告成本攀升,而广告效果却大打折扣,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药企的营销负担。 第三因素,医药行业营销水平较低,市场细分不清,费用投入有误,战略偏差将使企业负担加重: 面对2006年突如其来的整顿,药企和医药人一时手足无措,纷纷从成熟市场逃亡,寻找新的出路,一部分人将“农村与社区市场” 看作救命稻草,大力热炒,而这种热炒难免带来两大后果: 1.所谓的“社区零利润”,会误导患者的期望,高期望值会压缩药店和OTC企业的生存空间。这种挤压,将加大动荡。 2.所谓的“蓝海”,会误导部分缺乏理性判断的企业决策者舍本求末,放弃成熟的主体市场,转向所谓的“农村与社区市场”。都以为高端市场难做,以为农村与社区市场是意外发现的金矿,而事实是那么回事吗?看似简单的农村与社区市场,实是表面平静的泥沼,会带来大量的坏帐,不少企业必将被拖垮拖死。面临死亡的时候,这些企业必将垂死挣扎,同样会加剧行业动荡。 “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不可以说;有些事可以说,但不可以做。”对于药企来说,所谓的“蓝海”就是如此,最多只能给以关注。 第四因素、“阳光招标”等竞争新态势,从终端切断了部分药企的生命线,垂死挣扎将自成一景: “两票制”将重创医药分销系统和医院终端。分销商没有配送权,将失去末梢毛细血管网;医院终端没有价差,贿赂将没有空间。所以,由于“倒票”被遏制,简单的代理将逐渐消失。 广东招标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现象。4000余家企业参与广东投标,最终只有1500余家胜出,其余药企都吃了闭门羹。而一旦广东招标模式被全国复制,可以预见,制药工业被市场淘汰的速度将大大提前。 如果我们再稍微综合考虑一下联合美华收购广州医药、并积极接触南京医药等因素,不难预见,医药分销领域的并购速度将大大提前。 第五因素、“后GMP时代”,企业整体运营成本攀升,大批药厂将变成食品和保健品加工厂: 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开工率不足50%,加上原材料、能源、人力等成本连年上涨,工业成本将整体大幅上升。 “生产过剩危机”将逐步使药厂变成食品和保健品的加工厂,由于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客观事实在短期内无法扭转,所以“成本”将是下一时期行业的关键竞争要素,也是净化医药行业生态环境的关键点,这个净化过程也就是动荡过程。 小结: 2007年,大批缺乏远见的医药人和资本将陆续出局,但诸如联合美华携手广州医药,联想弘毅参股江苏先声,CMT和美国富达基金投资北京Gan & lee药业等等,有远见卓识的战略资本的战车已经隆隆而至。大批无视管理基础、梦想毕其功于一役的投机性企业,内部没有坚实的管理结构,外部没有正确的客户结构,将在“新长征”路上解体。 2007年,是医药企业转变观念、适应求生的一年,往年简单粗放的暴富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