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黄酒品牌突围战略刍议 中国的黄酒,也称为米酒(ricewine),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但是,时间跨入21世纪,中国黄酒人痛苦地发现,即使是在中国的本土市场,黄酒也显得孱弱无力。面对白酒的火热激情,啤酒的清爽怡人和葡萄酒的高贵典雅,黄酒所具有的暖身和胃等保健功能似乎毫不起眼,市场份额始终惨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黄酒的市场份额甚至不足7%。 2002年以来,国家大力扶持黄酒产业,黄酒产量由2003年的7.1%上升至2004年的20%。市场需求量也逐步上升。三年前,“古越龙山”夺得央视“中国黄酒第一标”,业界大呼,黄酒的春天到来了。黄酒企业的营销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会稽山”等品牌相继大手笔进行宣传,黄酒逐渐被人们了解,各企业宣传增多,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产品售价仍然过低。至2006年,黄酒产量已经高达260万吨,但是总体仅占酒水饮料市场的4—5%。 更加另人们不解的是,长久以来,在所有黄酒消费中,只有30%的黄酒是被饮用的。剩下则大多被人们当成料酒,还有一部分是药用酒。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惨淡的局面?是黄酒作为一种饮用酒,其本身的质量不过关?并不是如此,从口味上来讲,黄酒滋味独特,绵软非常,后劲悠悠,回味无穷;从功能上讲,黄酒能够帮助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补血养颜、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功效,对很多病症大有补益和疗效。 在当今这一个重视人生享受,重视生活质量的时代,黄酒似乎没有任何理由的沦落到如此一个惨淡的境地。 这是为什么? 让我们看一下黄酒行业的SWOT分析。见下表。 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 黄酒行业的优势与机遇是一种客观存在。 而其劣势和挑战则是一种主观问题。 这样一来,我们只能把黄酒如今的凄凉归结为一个原因:黄酒行业自身的战略性缺陷! 我们行业内部自身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极有可能要面对困境,甚至于绝境!黄酒,怎能例外? 但是黄酒,恰恰就缺少了变化!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养生文化。而食补,是中国养生文化中重要的一环。中医历来推崇健康饮食,正所谓“药补不如食补”。黄酒,则是中国食补文化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养生酒,保健酒。中医认为:“黄酒能够帮助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补血养颜、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功效。尤其对产妇血淤、腰背酸痛、手足麻木和震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神经衰弱,精神恍惚、抑郁、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消化不良、厌食烦躁、心跳过快、体质虚衰、元气降损、遗精下溺、月经不调、产妇缺奶和贫血等病症大有补益和疗效。” 可以想象,在中国古代,黄酒被人推崇到了何等地步?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科学、医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飞跃式的变化,人们对于黄酒的保健功能诉求日益降低。如今,黄酒的保健价值大多只有在针对老人的时候才能体现,而表现在市场上,多为礼品用酒。 然而,酒类营销最高的利润来源于酒店、饭店等服务性行业。礼品用酒的市场毕竟太过于狭窄,难以支撑黄酒企业的发展。但是直到现在,综观全国黄酒企业,也鲜见有哪家企业敢于动重手,对自己产品进行革命性的改良革新。这造成了黄酒在没能进入市场之前,就已经患上了先天不足的毛病。 比如,大多数黄酒需要先烫后饮,不仅是因为烫过之后黄酒风味更加独特,更有一些健康方面的考虑:酿造出的黄酒还含有极微量的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而它们的沸点较低,所以在烫热的过程中,它们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掉。如此,黄酒企业为什么不能在出厂前首先经过处理,去处这些对人体有影响的有机物? 那么,黄酒可不可以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一次彻彻底底的整合?我认为,是可能的。 为什么不可能呢?正如刚才所说,时代不断前进,科学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手段完全可以支撑一次对黄酒的革新——从生产工艺,到产品品质的革新。如此一来,可以使黄酒的潜在消费群体更加广泛,从而获得打开市场的契机,获得企业发展的空间。 关键在于挑战自我陈旧的产品思维,然后突破。黄酒企业需要这样一种精神,一种气魄,对自己既往的产品进行怀疑和否定,破而后立。 当然,这需要大量艰辛的研究与探索工作!但是,这是黄酒企业突围的前提性所在。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