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中国摩托:情迷欧洲?

中国摩托:情迷欧洲?

透析全球竞争背景下的新合作运动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7-06-12, 作者: 范红杰, 访问人数: 2406


  曾经被喻为“市场化程度最高、最成熟”的家电行业已经陷入一个新的困境:随着技术更新的速度加快,本土家电企业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而导致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尽管多年来,家电行业经过了残酷的高度市场化的竞争,但是,巨大的技术差距使得消费升级之后,本土品牌因为技术差距而疲于追赶。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仅三星电子2005年在华销售就高达176亿美元,而LG电子在华销售目标也高达150亿美元,而本土家电企业一直在200~300亿元人民币的门槛上徘徊,利润为2%左右。由此看见,由技术差距造成的市场差距之大。  

  而随着消费升级的节奏变快,技术升级速度也相应加快,然而,由于现实中的差距导致中国企业花巨资购买的第五代线没有来得及赚钱,日本、韩国公司却已经推出了领先一到两代的第六、七代线,其投入则分别高达15亿美元、40亿美元!技术的差距加上资金的差距,以及品牌的差距,这将使曾经一度成为榜样的家电业陷入“寒冬”。  

  其实,中国的许多产业都面临着类似的困惑:手机行业也是如此。那么,摩托车行业呢?尽管,中国摩托车产销量超过2000万辆,但是,真正有利润的产品中,本土品牌所占的比例有多少呢?利润的缺乏必然导致企业在微利的边缘无法进行技术的投入,最后只能被动地接受对手过时的技术和车型,成为替对手打工的工具而已。  

  尤其在近两年来,对汽车行业的“市场换技术”策略的深刻反思,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各级政府产业发展规划到各汽车生产企业,都意识到“市场换技术”之路难以继续走下去,尤其是日本企业一向对技术进行严格封锁,一般技术都难以获得,更别说核心技术。而技术的缺失必然导致企业“缺钙”,最终不得不受制于人而成为别人间接获得市场、消化过时车型和技术的利用工具。  

  从上海汽车收购韩国双龙开始,中国汽车企业开始通过新的途径来获得完整的汽车生产的全部技术,随后,上海汽车与南京汽车的跨国收购,更是表明中国汽车企业正在跨越现有的合作模式,通过跨国收购来获得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无疑,这是对20多年合资之路的积极修正。  

  可喜的是,这一幕几乎是同步在相对落后的摩托车行业接连上演,先是宗申集团通过收购佛山比亚侨来结缘意大利比亚侨,接着是隆鑫牵手德国宝马,然后是钱江收购意大利百年企业贝纳利,轻骑也顺利地联姻法国标致……数年前,左宗申的一句“跨过师傅找师爷”在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  

  找到了“师爷”之后,中国摩托车行业会迎来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这一轮新合作运动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旧合资模式下的后遗症  

  一句跨国公司的经典名言引人深思:“把GDP留下,把利润拿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一个原因就是跨国公司的目的就是市场和利润,而由于政策的原因,外资要进入中国市场有一个门槛,这就是必须在规定的条件下与中国企业进行合资,通过将中国的市场与拥有核心技术的外资企业进行“捆绑”;而事实上,这等于是给了外资企业一个缓冲期:在合资的幌子之下,外资企业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在合资期间不仅摸清了中国市场的情况,还建立了广泛的市场网络,积累了品牌资源。而由于控制权都在外资手里,因此,合资公司便沦落为外资公司的提款机。更重要的是,缺乏技术和品牌优势,真正的“奶牛市场”完全被外资企业占有。  

  当然,通过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外资公司在产品稀缺的时期,能够赚取巨额利润,而当竞争激烈之后,合资公司通过中国的低成本和巨大的市场,以降低成本的合资品牌形成一个产品阶梯,有效地规避了进口产品的高成本和高价,从而实现了产品的大众化,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因此,在中国这个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合资其实是让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有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梯队,满足了不同的需求。这等于是给自主品牌设置了竞争的门槛:对手的成本降低了,市场网络成熟了,利润也有了,“水土不服”的时期已经安全度过了,这就意味着其竞争力大大增强。  

  对于靠低成本优势赚取加工费的中国企业来说,还有很重要的一个致命点是没有足够的利润。没有利润就意味着永远面临着基本生存的压力,随着各种成本的快速上涨,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很快会在高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被消解,那么,企业的生存将失去基础。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来自现实的围堵已经形成。  

  一是品牌的深远影响力。合资公司是日系品牌最好的传播机,无论是本田,还是铃木或者雅马哈,通过在中国的合作伙伴的多年合作,早就将品牌的种子种下,用力帆集团的内部口号来形容很贴切:“到处是本田,处处雅马哈”。合资品牌已经架空了本土品牌,甚至变成了合资品牌的一种依附。尽管本土品牌在低端市场可以与日系品牌进行竞争,但是,这样的竞争终究是没有价值不高的竞争,低利润的竞争是没有增长的竞争,也是不可持续的竞争,最后的竞争必然要落实到品牌的竞争上来。显然,中国本土品牌在占领日系品牌舍弃的低利润市场之后,应该反思为何不能占领高利润市场。  

  二是本土化的逐步实现。事实上,如果不跟中国企业进行合资,不采取本土化的采购和生产,日系品牌就不可能拥有能够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的价格,也就无法占有广大的市场。本田因为本土化的速度和力度比较大,保持着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而最近两年来,雅马哈也不断地强化本土化的策略,其本地化采购的比重在不断地加大,多年来蓄积的品牌势能在一定的时期必然会释放出来,并迅速地占领更大的市场。  

  三是市场网络的完善。目前,本田系通过新大洲本田和五羊本田形成了布局完善的市场网络,近年来,雅马哈将中国的营销From EMKT.com.cn总部设到上海,已经表明了其占据商务制高点布局全国的野心,而不断加快速度自建雅马哈专卖店则是强化渠道的掌控力的一个措施。雅马哈为何要在这个时期加大投入建设专卖店?这是为雅马哈的下一步攻势做好充足的准备:多年的高端品牌积累,多年的采购本地化带来的成本降低,如果再加上优质而完善的市场网络,几乎可以想像雅马哈下一步的动作会是什么。  

  通过合资公司,日系品牌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即使在最初的合资时期,合资公司没有什么利润,但是,通过间接的手段和途径,日系品牌依然有着可观的利润可赚:因为合资公司的零件全部来自日方,因此,无论是亏损还是持平,日系企业是旱涝保收。等到市场喷发了,日系品牌不仅可以通过重要零件如发动机等赚取利润,还可以通过整车再赚一把。对于中方来说,只能跟着沾点小光、赚点零花钱而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的合资形成的依赖症恐怕是一时半会还消除不了的,无论是在产品线上,还是在技术上、质量,乃至品牌上,合资公司中的日方已经成为一根难以离开的拐杖,而在合资的过程中,对于日系品牌的过度依赖使得自身技术提升、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只得到了被动的微小改善,而实际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拉大的可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主品牌究竟该怎么走?该如何突破外资品牌的封锁?无论有多么美丽的理由,或者多么华丽的理论,有一个问题永远无法回避:技术。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就只能成为外资品牌的代工厂,只能赚取微薄的人工差价:不仅没有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更无法成为真正参与国际竞争的自主品牌。如果不在技术上尽快地寻求突破,来自品牌、技术、产品与市场的围堵,将使中国企业陷入新的泥潭!这绝非危言耸听。  

  完全依靠自主研究获得核心技术,由于现实的差距之大并不太实际,而技术升级和消费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反思前阶段的合资状况,检讨其中的缺憾与不足,寻求新的合作形式,进而获得核心技术并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就显得迫切而必要。因此,引进技术依然是一个美丽的诱惑。 


1 2 3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中国摩托:谁来对抗日系三大家? (2007-08-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摩托车行业2006年关键词解读 (2007-04-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徐勉振)
*中国摩托车,为什么兵败越南? (2007-03-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坤)
*摩托车终端市场,小商家如何在逆境中飞扬 (2007-02-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朱广清)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