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信:凭什么逆风飞扬? 2004年,“中国家电第一企业”海尔实现1016亿元销售收入,与世界五百强企业擦肩而过。2005年营业收入1039亿元人民币,和2004年相比,增长率只有不足0.3%,和海尔此前宣传的年50%—80%的增长率相去甚远。在企业观察人士看来,海尔基本上已经进入增长停滞期。 实际上,不惟海尔放慢了增长速度,许多大型家电制造企业发展步伐均迟缓下来。前几年动辄30%以上的增长率几乎已经“黄鹤一去不复返”。企业盈利状况尤为糟糕。2004年以来,能实现年均5亿元利润的屈指可数,大多数企业在0和2亿元之间徘徊,甚至有一部分企业始终挣扎在亏损境地难以自拔。在国际化方面,也是大麻烦不断,2004年中国彩电企业遭遇美国反倾销,2005、2006年又遭遇欧盟两个“绿色壁垒”阻击,彩电2007年3月1日则被美国征收高额专利费。用“流年不利”来形容中国家电企业,再准确不过。“做大做强”的路上困难重重。 但是,有一个企业似乎与众不同,那就是海信。 2004年,海信平板电视开始脱颖而出,平板电视的成功让海信从“CRT第三军团”一跃而进入“平板第一品牌”行列。 2005年实现总营业收入334亿元,排名中国电子信息百强第7位。这年终,海信对外发布“信芯”芯片研制成功,海信技术领先形象由此确立。 2006年,海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尤其平板电视继续一枝独秀,无论市场占有率还是盈利能力,均居行业首位。这一年,海信对科龙的整合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可以说,在2002—2006年4年内,海信初步完成了从家电“第三军团品牌”向“第一梯队品牌”的历史性跨越。而这一时期,恰恰是老对手TCL、长虹、创维乃至海尔相继陷入危机的时期。 那么,海信是凭什么实现逆风飞扬的?其制胜法宝是什么? 海信基因:低调、务实、理性 一提到海信近年的快速发展,海信人总会说起“海信文化”。在他们看来,海信文化与很多同行企业不太一样,它“低调、务实、理性”。比如,TCL集团总裁李东生提出“企业做大不一定做强,但是做不大一定做不强”。周厚健则认为,企业做强了就一定能做大,片面强调做大是有问题的。 说起海信文化,基本上都绕不过周厚健。和大多数企业文化带有很强的老板色彩一样,海信的身上也有很强的周厚健色彩。 技术出身的周厚健向以“低调、务实”著称。在周看来,企业稳健发展比什么都重要,玩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没用。所以,我们很少能看到海信主动打价格战,集团对所有产业的要求都是必须实现盈利。对经营的严格要求,让海信没有南方一些企业跑得快,但是,企业发展却扎实了很多。所以,海信这些年的发展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一直是慢跑前进。 我认识一位海信省级公司老总,一言一行都很有尺度。他说他的性格受老板影响很大,是海信的企业文化改变了他。 “为什么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很难走下去了?” 在企业研究人士看来,大多数企业的浮躁心态害了企业。因为总想走捷径抄近路,结果企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比如,大多数家电制造型企业不愿意在基础技术开发上投入,结果,它们不得不购买国外企业的技术,不得不受人家的牵制。 2006年以来,中国彩电企业多次传出将被美国及欧盟征收专利费的消息,看来,“技术欠帐”总是要还的。 平板:成就海信大未来 真正让海信实现“精彩一跃”的,应该是兴起于2002年的平板电视。 2002年之前,海信曾经先后推出“环保电视”与“立体电视”。后者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前者虽然有一定影响,却最终被创维“健康电视”的声浪淹没。 2002年7月初,TCL率先发起等离子电视普及风暴,40英寸等离子电视一下子从5万多元降到不足3万元。 但是,TCL的平板战略并没有坚持下去。到2003年初TCL就将推广重点转向了背投电视,甚至在2004年收购了汤姆逊CRT电视业务,当平板电视风起云涌的时候,TCL作为平板电视普及风暴的发起者,却走起了回头路。 其他企业的态度同样摇摆不定。创维平板战略基本上惟TCL马首是瞻。康佳做起了小屏幕液晶,而长虹这个时候则陷入了APEX债务纠纷之中,根本没有能力做平板电视。 这个时候,周厚健却坚定地宣布成立“平板电视事业部”,号召任何产品都要为平板电视让路。从2002年秋推广等离子电视开始,到2004年上半年大多数企业开始认识到液晶电视的重要性,并开始推广这一产品,海信足足比别的企业赢得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差。 在平板电视形象建设上,海信也是下足了功夫。 2003年9月,海信宣布所有商场撤出非高清数字电视,引发社会轰动。 到了2004年,海信开始通过广告大肆宣传其“平板电视畅销25个国家”,还通过行业评比、机构测试等手段诉求技术与品质的领先形象。通过一连串的运作,海信“平板电视第一品牌”的形象,逐渐在消费者心目中清晰起来。 实际上,此前海信还发起了另一场攻势,那就是“变频风暴”,试图以“舒适、长寿,省钱”为诉求,确立海信空调技术优势。 但是,海信变频空调的推广并不是很成功,一方面变频空调比普通空调价格高出不少,影响了市场销售;另一方面,来自竞争对手的攻击,也破坏了海信试图给人们建立的海信空调“品质卓越、环保节能”形象。当初跳得最高的,恰恰就是后来被海信控股的科龙。 为扭转销售不利局面,海信后来曾经调整诉求方向,推出“工薪变频”的概念,以便给人们留下变频空调“价格实惠”的印象,但是,这一概念也没有坚持下去。 从“环保电视”到“变频空调”,虽然实际销售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但是,人们毕竟看到一个不断冲击“技术颠峰者”的形象。 机遇总是光顾有准备的人。 当平板电视时代到来的时候,海信一下子牢牢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为什么当大家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惟独海信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海信一位高层给出的答案是:对产业与技术的执著追求,让海信清醒地认识到,平板化是彩电真正的发展方向。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