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专题内容 > .move--互联网的下一个泡沫?

.move--互联网的下一个泡沫?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0-08-31, 作者: 单小海, 访问人数: 1914


  今天,当.com狂潮开始遭遇越来越多的挑剔的目光,.move(移动上网)热浪却正在迅速地升温,并向我们涌来。

  .MOVE取代.COM?

  目前,炒得最热的.move,非WAP(无线应用协议)莫属。

  1997年的夏天,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和UnwiredPlanet发起了WAP论坛,目的是为发展无线网络通信应用制定一个工业标准。经过两年多的努力,WAP协议已经得到全球市场75%的移动设备生产商和拥有1亿多用户的运营商的支持。

  据称,运用WAP技术,可以将互联网上的大量信息及各种各样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之中。WAP的鼓吹者近乎用一种兴奋和毋庸置疑的口吻宣布,“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可以打开你的WAP手机,享受无穷无尽的网上信息:综合新闻、股市动态、商业报道等”。

  的确,相对于有线上网,手机上网具有装置成本低、操作较为简单的优势。当然,最令人兴奋的,还是手机上网所具备的“无远弗届”(理论上)的传送优势。

  而对电子商务的从业者来说,手机上网进行的电子交易可以通过移动电话户口来结算,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信用瓶颈。

  最吸引投资者的,当然还是移动上网的市场基础--移动电话的大规模应用。到99年底,中国内地移动电话用户超过四千万,而同期统计的网民只有890万人(一说为550万),二者比率为5:1;在南韩,这一数字为4.6:1;在台湾,是3.6:1,即使是在人口非常集中、上网普及的香港,这一比例仍然高达2.8:1。“如果能够将庞大的移动电话用户逐渐地引向移动上网,如果······”正是在对这美好前景的憧憬下,不久前,爱立信,这家全球移动通讯业务的巨头宣布,预计到2004年,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到6亿。

  不仅是手机制造商,政府和移动通讯运营商也积极地投身无线上网这一激动人心的领域。1999年3月18日,芬兰政府向4家电信公司发放了在芬兰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简称3G)的经营牌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放"通向未来"的移动通信牌照的国家。2000年4月27日,英国在全球首次以拍卖方式发出五个3G牌照,创出二百四十亿八千万英镑的天价。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亦将于近期公开拍卖3G牌照,全力跟进。

  正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连夜赶科场。眼看.com热度稍退,我们又将迎来无线上网的浪潮。

  .MOVE,中国也疯狂

  世界这头,被风险投资和纳斯达克一夜唤醒的中国企业们,自然也不愿意错过这一波.com热浪。

  今年3月1日,向以嗅觉灵敏著称的搜狐网站与诺基亚签署协议,在中国“联手开发革新式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月底,率先推出了WAP应用服务。5月17日,登陆纳斯达克不久的新浪网,也“隆重推出WAP网站”。

  内容供应商尚且如此踊跃,中国的移动通讯营运商自然也不甘示弱。刚刚从中国电信身上剥离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最近宣布,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杭州、深圳六大城市同时开通WAP商用试验网。据悉,该项业务将于5月中旬在全国推广。与此同时,中国移动还宣布与招商银行合作开通"手机银行"服务,为WAP应用提供金融支持。

  政府方面,国家信息产业部计算机推进司副司长赵小凡先生的讲话颇引人瞩目。5月11日,赵先生在一次大会上公开宣称,“移动上网的用户到2002年肯定会超过通过PC上网的用户,届时,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可达6500万,其中移动上网的用户可达3000万。”(作者注:引自网易新闻,原文如此)

  考虑到赵的身份,政府对WAP的支持态度可见一斑。

  香港也不例外。因大手笔卖橙(Orange)而成为全球电信业新骄子的和黄,在英国以40.95亿英镑的价格投得一个3G牌照,并表示将再投入五十亿英镑用作建立网络及收购英国本土的营运商。据称,和黄还将在全球范围参与3G牌照竞投,以期"在未来以无线上网为主流的移动通讯市场上占得先机"。

  看起来,“上网”似乎是移动通讯企业争夺未来的一条必由之路。但耐人寻味的是,目前无线上网的热潮只集中在芬兰、德国等欧洲国家和日本,以及追赶潮流的中国。一路引领高科技风尚的美国对之似乎并没有太大兴趣。据统计,2000年3月,德国佬利用移动电话发送电邮高达十亿次,英国为四亿次,而美国只有二千万次。是迟钝、观望还是根本就不看好?不得而知。

  .MOVE,新一轮网络神话

  投资者和业界热起来了,市场就能烧旺吗?我认为,很难。

  首先,障碍来自WAP技术本身。相对有线互联,无线网络存在着带宽低,内存小、稳定性不足(想想我们的手机通话稳定性吧)的问题,这几乎是无线上网与生俱来的劣势,目前还看不到在短期内突破的可能。

  而一个更基本的质疑是:在个人移动电话日趋“轻、薄、小”的今天,手机过小的显示屏幕和输入按键,很难让人产生愉快的上网感受。想想,一个手机页面能够传送和承载多少信息?想想,我们盯着拇指盖大小的屏幕,用指尖小心翼翼地按呀按呀,就为了"随时随地传信息"?

  这一诘问包含着一个基本的尺度认识:科技,要符合人的基本尺度。NOKIA的广告大家耳熟能详,“科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意味着对人的尺度的理解与尊重,这也是科技产品获得市场接受的基本前提。移动电话是什么?它是工具,它的目的是为了人和人更好的沟通。而不是最新潮的款式、最眩的外观、最花哨的功能。偏离了这一基本尺度,所谓科技创新,往往就沦为概念的炒作。炒作概念也许能够风靡一时,但由于缺乏内在的市场生命力,往往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早两年炙手可热的“机顶盒”,就是一个概念炒作失败的案例。不错,机顶盒是一项科技进步,它使普通家庭的平价上网成为可能。但是对一个家庭来说,成员之间的相处和沟通远比上网冲浪更为重要。所以,尽管外有微软等商业帝国的极力鼓吹,内有联想、长城、TCL等行业巨头的摇旗呐喊,机顶盒神话最后还是无声无息地破灭了。

  可以肯定的是,移动通讯从第二代到第三代,从传音到传字,显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给一部分人提供了多一种的选择,多一点的便利。但是,如果就此断然宣称“PC上网的死亡”、“.move时代的来临”,恐怕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最近某机构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对北京市城八区311位18-50岁、学历、收入水平较高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认为手机上网有必要的仅占12.1%,认为没有必要的则高达40.4%,47.5%的人对此持无所谓态度。

  NOKIA们的危机

  其实,手机上网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设想,但为什么到了2000年,移动通讯业突然迸发出对手机上网的空前热情?根据我对移动通讯业的观察,有理由认为,在不断创新的表象下,隐藏着移动通讯企业的巨大危机。

  首先,移动通讯企业面临着市场空间的迅速收窄。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手机市场已趋饱和;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市场,尽管近年来手机消费增幅惊人,但由于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和城市产业工人的人均收入长期在低位徘徊,手机的主要消费对象仍然被锁定在大中城市的中高收入人群。目前,这一数字已经接近5000万。可以想见,如果不频繁地推出换代产品,如果不能吸引和说服现有用户追赶潮流更换手机,移动通讯企业将在两年后面临增长的困境。

  这给NOKIA们带来巨大的压力。象所有组织一样,移动通讯企业也有不断扩张的内在驱动。尤其是在近年来获得持续巨幅增长的刺激下,移动通讯产业需要一个更大的市场胜利来在高位支撑。否则,它的增长速度将放缓,利润空间将下降。在这个追逐高回报的年代,这意味着自绝于投资者。

  另外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在新经济的刺激下,移动通讯巨人手上都集中了巨额的资金。以和黄为例,仅卖橙一项就使它手握过千亿港元的现金。企业缺钱不行,钱太多了也是负担——因为投资者看中你的唯一理由就是要求资本的增值。在巨额资金获利冲动的驱使下,移动通讯业只有选择网络这一最新最强劲的概念,希望能够通过与互联网的联姻,来拓宽自己的未来之路。

  所以,移动通讯的巨人们,最后选择了投入高、周期长,当然市梦前景也非常吸引的WAP概念。而一旦选择了WAP,企业内在的利益诉求自然而然地驱使它们把“.move”包装成通向未来的标准。

  想成为被“e网打尽”的人吗?

  91年,我考进南方的一所大学。在那座城市,我看到许多头戴耳机的年轻人,在坐车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甚至是在与别人打招呼的时候,他们都不愿意摘下耳机。那个小小机器里传来的搞笑节目和流行歌曲真的那么重要吗?它比我们身边的真实世界更为可贵?

  今天,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塞耳机的成年人。他们衣冠楚楚、面无表情,一边迈着匆忙的步子,一边对着空气自言自语,哦,不是,是嘴边的移动电话线路。

  我感到悲哀和恐惧。我觉得这是一个象征,个人在这个时代的困境的象征:他离不开科技,他沉迷于科技,他不知不觉地成为科技的奴隶。

  其实,我对WAP更根本的怀疑来自人性的深处:一个人,究竟有没有必要"随时随地传/收信息"?科技传送的所谓信息真的那么重要,比一个人的亲人、朋友和生活本身更为重要?

  有这么一则“幽默”。母亲抱怨说:“儿子,你买给我的手机是很先进,但它为什么从来都不响啊!”——是的,儿子给母亲买了手机,却从来想不起给她一个问候。

  得承认,我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人文主义者。关于科技,我始终相信,技术无论如何发展、如何突破、如何创新,其目的都应该是增进人的福祉,而不是控制人类的活动,使人成为技术和技术进步的奴隶。遗憾的是,互联网狂潮以来,无论是综合门户网站还是垂直门户网站,无论是B2C还是B2B,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对技术的狂热,对资本的追逐。

  为了交换科学术和创造力,浮士德把自己的灵魂交与了魔鬼。等到他幡然醒悟,却已经悔之晚矣。其实,如果所谓的科技与内心的幸福无关,如果所谓的创新与人性的进步无关,那么,在接受以前,且让我们问上一句:“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ChinaByte)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篇)
*专题:干掉连线--无线上网要打持久战(图文) (2000-09-0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专题策划:阳静)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