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电动车品牌六大误区 品牌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越来越多的电动车企业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重视品牌,希望依靠品牌来提高自己在市场上攻城略地的能力。但是,正如其它行业一样,我们在为电动车企业服务时发现,他们对于品牌认识依旧存在六个方面的误区。 误区一:做品牌一定需要大资金 许多电动车企业家都进入了一个误区:做品牌一定需要大资金、大投入。事实则不然,品牌塑造不一定需要大投入,而且有很多策略都可以保障企业在不进行大投入的条件下,就可以一步一步塑造自己的强势品牌。例如,我们操作过的山叶电动车业,其每年的品牌传播费用还不到其销售收入的千分之二。但是,这个电动车企业却在正确的品牌战略指引下,短时间内异军突起,品牌迅速冲出“重围”,带动销售迅猛攀升。目前这家企业综合实力已经跻身区域品牌前列,成为当地消费者购买的重点品牌。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企业家存有这种误解呢?那就是众多误导!例如,做电动车品牌一定要花巨资请个明星来做形象代言人!做全国市场就必须先在全国媒体投放广告!要招商就一定要用广告来狂轰滥炸,以彰显企业实力等等!诸如此类的有很多很多。这种误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部分中小电动车企业塑造品牌的信心。 于是,很多电动车企业轻信了这些策略,不惜一切代价请了明星,四处投广告。结果呢?结果是企业不能承受接踵而来的巨额花费,欲进无力,欲罢不能,紧接着在犹豫与彷徨之间,现金流出现了问题,甚至资金链断裂,企业便随之一命呜呼!这样倒闭的电动车企业不在少数。 这个现象必须引起中国电动车企业的高度重视。远卓品牌认为超低成本同样可塑造强势品牌,在《品牌天机——超低成本塑造强势品牌的十六条黄金法则》一书中,远卓品牌针对中小企业系统提出了一整套操作方法,值得中小企业借鉴。而且,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其必须看到品牌塑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又必须注意策略的选择:做品牌不能有“一元化”的思维,一定要结合企业的现状,否则最终只能死路一条;做品牌需要看清企业的发展远景,需要规划企业的发展蓝图,但是不能拔苗助长,否则,任何拔苗助长的策略都将对企业造成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伤害。 误区二:忽视品牌塑造过程的可控性 绝大多数中国电动车企业都没有强大到“挥金如土”的境界,因此,无论电动车企业最终采用怎样的品牌策略,都必须保证品牌塑造过程的可控性,包括投入资金的可控性、人力资源的可控性、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售后服务的可控性等等,缺一不可。例如,产品质量一旦在品牌知名度快速上升、销量急剧攀升的情况下失去控制,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例如,秦池酒、爱多VCD、孔府宴酒等曾经红极一时的企业,几乎在一夜之间崩塌,这些品牌的失败不能不说有这方面的原因。 当然,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电动车企业来说,要塑造品牌,首先应该保证投入资金的可控性。例如,一直挥动着“全国战略”旗帜高歌猛进的顺驰,由于资金链急速崩裂,终于垂下了高昂的头,孙宏斌也含泪放手顺驰,为盲目扩张造就的奇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电动车企业和咨询公司合作塑造品牌时,这个可控性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来保障。例如,企业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企业实际选择品牌策略,动不动就要上央视,而且必须注意提醒自己,尽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是不适宜用豪赌的心态来塑造品牌,换句话说,塑造品牌应该稳扎稳打;品牌咨询公司则应充分分析电动车企业实际状况,准确把握社会和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以确保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品牌塑造过程的可控性。 误区三:一掷千金不为过,做品牌就是一场奢华“消费” 奢华无止境,这是不少电动车企业“消费”品牌的心态。但是企业做品牌并不是“消费”,而是极其理性的投资。电动车企业必须用做投资的心态来塑造自己的品牌,而不是一味追求“奢华”,否则,企业在做品牌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巨大的浪费。为什么呢? 我们来做一些简单的思考。投资者都看重投资回报率,塑造品牌也自然要求回报。既然要讲回报,那么就不能不重视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那么,如果做品牌不具有投资人的心态,就必然不能把投资回报率提高到战略的高度,而且没有足够的意识来认真剖析品牌塑造过程中的成本。例如,很多企业在做品牌这个问题上,落入了“寅吃卯粮”的误区,比如,某建材公司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具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其却把公司一半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在了广告上,以冲击行业的领导品牌,结果资金链断裂,企业在一年之内就“失血而死”。 当然,也有不少电动车企业,尽管整体实力仍然“虚弱”,品牌策略不是很合适,甚至存在较大的错误,但其杀鸡取卵似的挤上央视,狂奔两三年,居然无限“风光”,十分潇洒。于是,等到突然倒闭的那天,这些电动车企业才发现品牌策略失误,但是为时已晚。这与目前特殊的市场环境有关,很多看起来十分畸形的电动车企业,却依旧能够生存了下来。也可以说,这正是很多电动车企业不结合自身实力状况制定品牌策略,却依然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壮大的关键原因之一。 再如,由于抱着做品牌就是一场奢华“消费”的观点,一些电动车企业把塑造品牌当作“摆阔”或“出风头”,以为出手阔绰就能够彰显品牌实力,塑造强势品牌,于是,看到别人上央视,自己也要上央视,不上央视誓不罢休。其实不然,企业的资金来自企业家辛辛苦苦的积累,或者是各个投资者,每一分钱都不容浪费,这种“摆阔”并不能给电动车品牌实力有效加分。可以说,认真花费每一分钱是电动车企业决策者的责任和良知,而且,不能产生效益的广告投放,不仅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且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资源的浪费。 因此,电动车企业家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认清做品牌就是在做理性的投资。而且,电动车企业家必须用投资的心态来控制品牌塑造的成本,分析品牌塑造的相关收益,学会如何在品牌塑造的问题上“花钱”,力求以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产出。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