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企业话题 > 破解奥运营销密码

破解奥运营销密码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7-08-23, 作者: 银虎, 访问人数: 2413


  “有困难,要搞奥运营销From EMKT.com.cn;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搞奥运营销!”

  这是在跟一个客户沟通后得出的结论。的确,随着奥运会周年倒计时钟声的响起,奥运营销不再是奥运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那几十家企业独享的“营销大餐”,而是众多中国企业都想分羹的“盛宴”。但是,如何在规则允许下,破解奥运营销密码?

  一、寻找企业中与奥运精神契合的要素

  破解奥运营销密码,首先应该搞清楚奥林匹克的精神是什么?它是一种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对企业而言,奥运营销也意味着如何将奥运精神中被商业化日益掩盖的这些美好特质凸显出来,并追求商业利益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一种平衡。

  而审视奥运精神,其激情、荣誉、奋斗、和谐的传播元素,实际上是奥运会及其赞助商无法垄断的,因为其倡导的这种精神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因此,企业如果能够寻找到自身已经具有的与奥运精神相吻合的要素并加以传播,应该是一个相当漂亮的非奥运营销。

  以浪莎为例,浪莎产品的健康、舒适与技术诉求无不暗合北京奥运的口号“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是先天性的企业资源挖掘。在雄厚资本实力、技术实力、经营历史的支持下,浪莎完全可以喊出“健康浪莎、文化浪莎、科技浪莎”的口号。企业表示与新奥运文化同步,恐怕不应该成为奥组委扼杀的对象。

  二、“赞助”观众

  奥运会除了运动员、运动队等基本要素外,最重要的参与者就是观众。如果一届奥运会缺少观众的热情,那么这届奥运会也就失去了价值。不仅如此,观众(消费者)也是企业做营销的终极目标,但企业如何赢得观众的关注。当然,由于奥组委对奥运会的相关知识产权有严密的保护,非奥运赞助商往往无法利用奥运会的直接资源,比如口号、标志等,企业也因此陷入困局。这方面,新飞电器就值得学习。

  新飞电器的“2008助威团”,不仅一下子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而且让其与奥运会发生了“亲密”的联系,更值得学习的是,他不仅传递了奥运会的绿色、科技、人文,而且将时尚元素融入了奥运。可以想象,届时奥运会期间,由50名美丽组成的助威团,会是奥运赛场一道何其靓丽的风景线啊。当然,人家新飞可以搞,别的企业也可以搞啊。两组甚至两组以上的助威团在奥运赛场PK,那更能增添北京奥运与众不同。

  不过,从历届奥运会观众分析来看,一般多是本国的家庭观众和体育爱好者(学生为主)。从《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可以听出,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欢聚的,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带上妻子、儿女,一方面看奥运会,一方面享受旅游的家庭观众将肯定是主流人群,企业不妨可以抓住这一部分人群(类似中国移动的“奥运家庭”游北京)。此外,帮助哪些“嚷中羞涩”的学生实现奥运梦,值得体育用品等企业思考。

  三、在奥运传播载体上寻求突破口

  当企业无缘赞助奥运时,并不意味着奥运营销之路已被堵死,它们可以直接将品牌同奥运会的传播载体连接,在避免侵犯知识产权的同时,将自己的品牌同奥运会联系起来。

  以李宁公司为例,由于阿迪达斯是奥运会体育用品行业的赞助商,获得了多项排他性权利,所以李宁只有剑走偏锋与国内体育传媒巨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达成协议,赞助出镜的主持人和记者的服装,使自己的品牌形象得以向所有奥运会观众进行有效展示。

  从传播角度来看,与赞助商在镜头前的一闪而过相比,这种“哪里有记者哪里就有李宁”的做法无疑能让李宁获得更多的“露脸”机会。

  四、借花献佛

  借花献佛,亦见喜于佛。借花献佛,核心是一个“借”字。

  “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从现在起,你买一瓶农夫山泉,你就为申奥捐出一分钱。”这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则农夫山泉广告。农夫山泉倡导的这种“聚沙成塔”的宣传理念,让你分不清它是商业广告还是公益广告。

  农夫山泉不以个体的名义而是以消费者群体的利益来支持北京申奥,以企业行为带动社会行为,以个体力量拉动整体力量,以商业性推动公益性。这种新颖的营销方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一活动开展半年后,“农夫山泉奥运装”在全国销售近5亿瓶,比上年同期翻一番。也就是说,农夫山泉代表消费者已为北京申奥贡献近500万元人民币,从“一分钱”里做出了大文章。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6篇)
*奥运营销的“李安之争” (2012-08-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泳华)
*宝马:奥运营销之“悦” (2012-06-18, 《新营销》2012年第6期,作者:曹红飞)
*谁笑到最后?奥运营销暗战大盘点 (2008-08-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林景新)
*奥运营销,中小企业注定“望梅止渴”? (2008-06-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冯超)
*对决代言人:奥运营销新风暴 (2007-12-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唐朝)
*奥运营销,抱团参与 (2007-11-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黄光)
*奥运营销:最好听的商业故事会 (2007-10-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志起)
*奥运营销,为什么做不大? (2007-10-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钟超军)
*奥运营销,“差异化路线”也疯狂 (2007-09-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崔自三)
*奥运来了,电视广告怎么投 (2007-09-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叶保伦)
*企业奥运风:谨防“来有影,去无踪” (2007-08-3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洪仕斌)
*以奥运的名义营销 (2007-08-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志勇)
*新闻公关破“奥运营销”困局 (2007-08-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蒙政强)
*奥运营销,理智离现实有多远? (2007-08-01, 《新营销》,作者:岳淼)
*中、小企业如何开展奥运营销 (2007-01-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徐荣华)
*奥运营销,“宝”押在哪里? (2004-10-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谢佩伦)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