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专题内容 > 众口之言话青啤

众口之言话青啤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0-09-01, 访问人数: 4354


  青啤:要做亚洲第一

  国家内贸局商业信息中心日前公布的1999年度全国食品日用品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品牌认知程度及市场综合占有率最高的啤酒品牌是青岛。

  除了第一次和第5次评选未涉及啤酒,在历次评酒会中,1903年建厂的青啤3次都榜上有名,且有两次为当次入选的惟一啤酒品牌。

  监测范围内啤酒品牌比上年仅减少0.88%,啤酒品牌的生存空间相对稳定,主要缘于这种产品的地域特点相对突出。因而,全国性品牌少也是其特征。

  全球前十大啤酒商年产量都在200万吨以上,而青啤1996年之前只有30万吨。1996年,56家洋啤酒涌入中国,掀起啤酒大战,占据了中国啤酒市场的30%。

  针对近年来国内啤酒行业的变化,青啤一改传统的高贵形象,变成了高、中、低档酒俱全;实施国内收购厂和新建厂并举的发展模式,先后收购兼并了全国26家啤酒企业。目前,以青岛为基地在全国建起了41个销售公司。

  1998年,青啤产销量一下子从30万吨扩大到100多万吨。1999年上半年,青啤产销量、销售收入、利税、出口同时跃居同业之首。根据公司制订的2000年发展规划,产量力争达到140万吨,国内啤酒市场占有率将达7%。而青啤总经理彭作义更是信心满怀:“其实照现在的发展来看,岂止是140万吨,将达到160万吨。2003年青啤100年时就能达到200万吨,成为亚洲第一强。” (中国经济时报)

  以收购战打市场  

  尝到规模经济的甜头后,青啤的胃口逐渐变大。从去年开始,已收购了两家外商控股的啤酒企业,而今年计划收购的4家洋啤酒企业也已几乎悉数袋袋平安。如果说青啤前几年收购地方性啤酒企业,是想将扩大规模,打造大船,那么,此次青岛啤酒将目光瞄准外资啤酒企业,除了规模外,更重要的是从效益上考虑的。中国啤酒市场,本身是一个“金字塔”形状。价格在5元以上的中高档啤酒占不足10%的市场份额,其余是大众消费市场。青岛啤酒要适应这种市场格局,就必须以相应的高中低档产品对应不同的市场结构。 

  目前,青啤系列品牌已呈合理布局:年产40万吨的“青岛”牌啤酒处中高价位,年产 60余万吨的地方品牌啤酒处于中低价位。但青岛啤酒毕竟是一个以中高档产品为定位的啤酒,塔尖才是其利润之所在点,因此, 青岛啤酒不可能满足于收购那些5万吨以下的小厂, 

  彭作义还打算用这种收购战去打国际市场。他认为,由于对市场不熟悉,洋啤要占领中国市场,一定要找这个国家最优秀的同行结盟,而青啤是惟一的合作伙伴。作为代价,青啤可利用他们的销售网络在国际上做大做强,这是彭作义的前期借力策略。最终是青岛啤酒卖到哪里就把厂建到哪里。在他的蓝图里,在10年之内,青啤要在全世界建几十家啤酒厂,排名世界第二。(中国经营报) 

  中外之争 

  如日中天的发展扩张势头,尤其是接连收购了好几家洋啤酒后,青岛啤酒信心倍增。彭作义说,洋品牌是很多,但几乎有一个共同特征:财大气粗,自视甚高,几乎无一例外地陷入了中国平民消费市场的汪洋大海中。根据中国国内贸易局的统计,1999年嘉士伯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82%,据南方某报报道,其每年亏损额达7000万元至1亿元人民币。但这些并不意味着洋啤酒全部会在中国搁浅。

  据国内贸易局商业信息中心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前10个啤酒品牌中,“三资”企业占半数以上,这充分说明啤酒行业市场竞争之激烈程度。另据最新数据,目前外国合资企业产量占中国啤酒市场的28%,有关专家预计这一比例还会继续上升。而且,对于外资而言,在大浪淘沙之后,留下来的均不是等闲之辈。 

  从同类市场综合占有率来看,位居第三第四名的百威、蓝带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02%和 9.55%,已直逼第一、第二名的青岛(19.13%)和燕京(10.71%);欧洲第一品牌喜力尽管所有啤酒全都依靠进口,价格高达12元以上,但也逐渐赢得1.82%的市场,外国啤酒品牌的主要消费者是我国年轻的一代,喜力靠狂野摇滚之夜之类的活动,已在中国年轻一代 心中生根发芽,其未来潜力不可低估。 

  青岛啤酒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倪运远认为,青岛啤酒的市场定位是中高档啤酒,在中高档啤酒市场里活跃的大多是洋品牌,如科罗纳、喜力、生力、百威、嘉士伯等,“我们已经打了 好几年的仗了”,他们才是青岛的主要竞争对手。 

  而对于此次被收购,嘉士伯总部人员说,这并不意味着嘉士伯退出中国市场,其在华业依然进行,其在惠州的啤酒厂依然继续生产嘉士伯啤酒。因此,不排除嘉士伯有朝一日, 再次卷土重来、收复失地的可能。 

  也许,此次的收购活动并不意味着国产啤酒和洋啤的最终输赢,它们之间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中国经营报) 

  醉翁之意不在酒

  “大众酒摊成本,高档酒出效益”。青啤集团总经理彭作义向记者表述了青啤产品结构中的“金字塔”模式,从中可以窥见青岛啤酒几年来大踏步进军的背景。     

  山东和全国各地区收购的生产厂生产的中低档产品构成青岛啤酒产品的金字塔的塔基部分,青岛市青啤工厂的产品和中日合资深圳工厂生产的高档产品构成金字塔的塔尖。由此,高、中、低档产品构成了青啤产品系列。但是,那些生产设备良好,经过改造后可保证产品达到青啤产品标准的才可以“青岛啤酒”的标签上市,其余的只能以“青岛啤酒系列产品”命名。     

  目前,青啤总产量已超过100万吨,其“金字塔”塔基已相当牢固,青啤需要增大“塔尖”的分量。而要生产高档啤酒,必须首先有高档设备。环顾国内,1993年之后洋品牌大举进入国内,之后,一些企业“水土不服”,萌生去意,而他们留下来的高档设备正可为青岛啤酒所用。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9篇)
*六年之痒:青啤失意济南 (2003-04-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于长江、张志强、吴金河)
*喜力啤酒 KTV里唱红台湾 (2003-03-26, 中国经营报,作者:韩彦)
*百年青啤能否再活100年 (2003-01-14, 《智囊》,作者:何之洲)
*青啤跑赢“接力赛” 走上高速发展轨道 (2002-09-2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保国)
*从“统一鲁啤”看青啤的战略失误 (2002-07-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洪磊)
*谋断青啤 (2002-04-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政权)
*是谁谋杀了“喜力”? (2001-11-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乔远生)
*青岛啤酒品牌完全解密 (2001-11-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黎初源)
*四面出击 青啤吞下嘉士伯 (2001-02-05, 《销售与市场》2001年第一期,作者:汪田姣)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