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电价格战逼出“技术牌”
在彩电企业此起彼伏的“价格牌”丛林里,如今亮出了“技术牌”。 人们首先注意到,“价格战”中并不主动的海信,甩出一张“技术牌”。 8月18日,北京的海信新产品展示会现场,在海信新产品“胶片彩电”和普通纯平彩电组成的效果对比大屏幕墙面前,参观者看到,新产品“胶片彩电”画面的确较为清晰细腻。面对这种厂家宣称“画面已达到35毫米胶片电影映像效果”的新产品,参观的人群发出阵阵惊叹。 人们还发现,近期推出新产品的彩电企业不止海信一家:创维的1250线高清晰度彩电;康佳集团的DVD二合一彩电已形成14到29英寸全系列产品;TCL集团的音响电视、超薄电视、防雷击电视、可换面板电视也于近日上市;乐华铆足劲准备推出PC彩电、人机交互彩电;厦华的变频彩电和高清晰度彩电也将在一二个月内面世。 一股彩电新品上市热潮正悄悄逼近。“价格战”擂台上的彩电企业,目光已经投向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开始改打“技术牌”。 彩电企业为什么要出新牌?探讨这个话题,可以从两个问题入手: 彩电 为何打价格战 不少企业都认为现在彩电市场“供大于求”。彩电年产量4000多万台,而市场年总需求量只有2500万台。“供大于求”固然是事实。然而有关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彩电企业目前最大的矛盾不是供过于求,而是关键元器件和新产品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众所周知,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彩电生产国,但大型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至今还靠从国外引进,不少企业某种程度上只能算个组装车间。专家分析,目前全国规模以上的彩电企业十几家,每家企业上市机型上百,但其中功能设置、技术含量大部分重叠的超过了70%。细心一点就可以发现,现在降价的彩电,无一例外都是模拟技术条件下生产的产品。而这是一种即将淘汰的技术。专家指出,彩电生产过剩,其实是产品同质化的过剩。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彩电降价不是绝对的供大于求所致,而是社会技术的进步,导致彩电企业固定资产无形损耗,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生产的产品,只有通过降价,从而淘汰旧产品、旧技术,为新产品、新技术让出通道。 因此,如果把降价比作“破旧”,那么技术“立新”已是必然。企业打“价格牌”,亦是必然。 价格战能打到 何时 “价格战”能打到何时? 答案是:打不久了。这是因为,利润和成本两根摇摇晃晃的“柱子”,已经无力支撑展开“价格战”的“擂台”。 先说中国彩电利润之小。经过连年的价格战,目前中国的彩电价格已比美国市场低20%—30%,属全世界最低。业内一般认为,如今彩电利润不超过5%。5月份来自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字表明,彩电三强TCL、康佳、长虹的利润总额同比均出现负增长。而“价格战”就是在这种狭窄的利润空间上打响的。 再看成本之高。1996年价格战时,时逢彩管等配套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滑,成本降低了,所以价格战并不影响企业盈利;而今年彩电配套原材料价格则有所上涨,在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彩电企业还苦撑着降价销售。 一方面“利薄”,一方面“本大”,这样的“价格战”能打得久吗?毫无疑问,以“价格战”获取企业利益,无论从时间上说,还是从“利润空间”上来说,都极其有限。而通过自主创新、以速度经济和创新能力获得的垄断利润才是无限的。所以,企业“价格牌”尽,新牌必出。 人们记得,1996年价格战硝烟散尽,彩电业出现两大变化:其一,彩电产业实现从中小屏幕向大屏幕彩电升级;其二,洋品牌在国内市场份额严重缩水,国产品牌市场份额从40%跃升到80%。那么,剧烈程度超过前几次价格战的此次彩电大比拼,又将带来什么变化呢? 有关专家已经预言:新一轮彩电业的优胜劣汰即将出现。但是,这回“游戏规则”变了:企业遭淘汰的将不在于价格劣势,而在于技术劣势。 看来,“价格战”逼出“技术牌”,竞争跃上了新台阶。企业只有打好“技术牌”,才能跃上新台阶。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