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价是怎么涨上去的?
药品价格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自今年年初以来,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拉开序幕,药品价格日益成为医改中的焦点问题。在新闻媒体的屡屡曝光下,药品购销中的不合理操作已经不再是秘密,“遮羞布”已经揭开一角。 医疗药品市场具有特殊的规律性,供大于求,竞争的结果本应是价格越来越低,而药价却越抬越高。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一再强调药品降价,各地也传来一轮轮的降价消息,但老百姓似乎并没有见到什么实惠。 8月11日,国务院有关部门召开全国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的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专项治理的阶段性要求:清理整顿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规范医药价格行为。 那么,药价为什么会居高不下?或者说药价到底是怎么涨上去的呢?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的蔡所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从理论上讲,在医疗药品市场上,医生应是消费者的代言人。但是,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长期不完善的情况下,随着财政补贴的逐年萎缩,劳务收费水平偏低,迫使医疗机构将其补偿重点放在药品加成收入上——多开药,开好药,增加药品的差价收入。这样,生产厂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产品让利空间,使用不规范的竞争行为,利用非法促销手段,与医疗机构联手拉动医疗药品费用上涨。于是医疗药品市场的作用机制出现逆反现象,竞争的结果不是降低价格,而是使价格在竞争中越抬越高,高价格带来高回扣、高利润,加上医药流通领域推波助澜,在消费者中存在着“高价药进口药疗效好”的观念和心理误区,还有公费劳保医疗享受者个人经济意识的淡漠……多方利益驱动的结果,必然是一浪高过一浪地把药品费用推向持续上涨,居高不下。 其实,在1990年以前,国家对药品的审批控制十分严格,从产品报批到价格审定,从销售方式到药厂生产,所有环节都由政府主管部门严格统一规范。出厂价在成本价上加5%,批发价在出厂价上加5%,零售价在批发价上加15%,任何人不敢随便提价。应该说这一时期医疗费的上涨虽说有些偏高,但还不算十分离谱。 而1990年后,国家将审批权下放到了各省市的卫生主管部门,从此,情况便不一样了——“放开搞活”,各企业只要舍得花钱,便不愁搞不到批文。 等到国家发现药价失控,收回审批权限时,药价已经涨到天上去了。据说一个药品的批文明码标价就达100万元,可见药品生产中的暴利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 而在医疗药品市场,由于药品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技术性较强,政府物价部门很难确切掌握各类药品的真实费用消耗,对药品的报批价格不能实施有效的监控,使生产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有机会将广告费等名目繁多的促销费用计入成本,使药品名义成本高于真实成本,形成产品销售的让利空间。 比如企业生产一种药,作价27元,这个定价是明显偏高的。但批发商多少钱拿货就没准数了,也可能3.5元就拿走了。你不让利,你的药品就卖不出去,你若把价格定低了,没有了让利空间,谁还肯跟你做买卖? 在药品涨价中还有一种新戏法,那就是将旧药换个新包装,改个新名字,于是几毛钱的药转眼间就变成了几块几十块甚至上百块钱的药。 由于药品生产的暴利,许多人都拼命地朝这块有限的空间里挤,实际上药品生产的卖方市场早已形成,这就迫使生产厂家变成了“孙子”,提着整箱整箱的钱去贿买贿卖,出厂价一压再压,所以在药品暴利中生产厂家并没拿走多少,都滚进了中间环节,让他们大发特发,不过医院还是赚大头。 据调查,90年代以来,全国医疗药品消费总额以年均21.4%的速度递增。其中,医疗机构处方用药和社会零售药品消费额年平均增长19.7%和41.1%,人均医疗药品消费水平年平均增长20%,卫生部门每门诊人次和每床日药品收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22.9%和25.2%,我国医疗药品消费总额占卫生总费用比重达50%以上。 药品费用上涨过快,包含了两个因素:其一,药品用量增加;其二,药品价格上涨。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药品费用上涨是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定价等各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有合理的因素,如人口增加及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的转变、医学科学进步和医疗消费水平提高等。也有不合理的因素,如药品使用不当、进口药贵重药使用过多等药品消费问题;药品流通环节过多、过乱,造成流通费用过高、层层加价等流通问题;药品生产过剩造成过度竞争、引发药品回扣等问题;以及药品定价不合理、甚至“虚高定价”等药品价格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