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汽车召回”看“信用经济” 生活在“砍价”、“打折”之声不绝于耳的经济环境中,乍一听到“汽车召回”会有些满头雾水,又没人跟你打官司,又没闹到哭天动地的地步,你怎么就几十万辆地往回“召”你“嫁出去的女儿”呢?门里门外一琢磨,噢,原来当个消费者竟可以得到这样的礼遇,原来并非总是打落的牙齿要往肚子里吞,原来在某些国家约束汽车厂商、“包庇”消费者已经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 买了质量不过关的商品却又没地方诉苦,即使诉苦也没人答理的那种感觉,北京人管它叫“闹心”。买枝钢笔不出墨水,闹心;装修完之后屋里跑冒滴漏,闹心;买台彩电无缘无故地黑屏,闹心;好不容易买回一辆家庭汽车,居然是轴瓦装反了的,那就更别提多闹心了。据说,中国的消费者是出了奇的好脾气,无论有多大的火儿,都是在自己心里闹,而鲜有诉诸公堂的,在人家那里可以狮子大开口索赔的,在我们却只能“自我消化”,其原因在于,我国目前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消费者手中没“尚方宝剑”,一纸诉书递进公堂往往听不见响动,这就难怪消费者没了脾气。 商品价格没准谱,售后服务没保障,买家与卖家相互猜疑,这在经济学中被称做“低度均衡”,其结果是交易成本过高,道德失范———老实人难免吃亏上当,坑蒙拐骗却大行其道,商品交易成了人性之恶的大表演。与“低度均衡”相伴随的是信用的缺席,挑剔一点的消费者就被称做“刁民”,厂商在消费者的眼里则完全是“骗子”,这样的“情结”长期挥之不去,社会就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产品质量得不到提高,商业效益下降。 一种观点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信用经济,个人以其信用进入消费领域,企业则以其信用赢得市场与公众,缺乏信用,个人与企业都无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立足,但目前我们的情形是,个人信用机制尚未建立,企业信用又每每面临危机,企业不但在消费者那里名誉扫地,企业间相互赖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社会信用的低下,造成了整体经济无法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对于迫切需要建立信用机制的我们,“汽车召回”既是一个刺激,也是一个启示。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