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方药隐性传播,再多一点烟味儿 三个“不知所云”的广告 电视荧屏上,如下三个广告,曝光率很高,却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甚至觉其不知所云: 其一:是公益性的提醒:天气转冷,请预防感冒,严迪广告; 其二:是一句美好的祝福:享受绿色人生,祝您寿比山高; 其三:色调为清新的蓝黄色,情节为老人乘降落伞从天而降,台词为“降了降了”,标版是“亚宝珍菊”。 与那些绞尽脑汁表现创意、情节跌宕、明星笑脸推介、品牌名和产品形象不断重复的电视广告相比,上述广告显得太低调了些,没有刻意强调产品名、没有产品出现、没有直观产品特点介绍,说是企业形象广告,却又没有强调企业名称。 光听见吆喝,但不知道是谁在吆喝,卖的是什么,卖给谁,有什么特点,都没有说。 难道是广告厂家疯了不成,在烧钱? 其实,明眼的老患者和医药人都知道,上述广告中,也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产品名,只是隐藏极深罢了:“严迪”为哈药六厂的严迪牌罗红霉素,功能是抗菌消炎;“寿比山”则为天津力生制药的吲达帕胺片,“亚宝珍菊”为山西亚宝药业的珍菊降压片,功能都是降血压。 为什么不能如OTC和保健品大作广告,而又谨小慎微地非要在大众媒体做传播呢? 说到底,这是处方药企业在夹缝状态下被逼无奈的传播策略,其范畴,可说是“隐性传播,曲线突围”。 隐性传播:夹缝中的策略 处方药品牌传播,需要在法规制度的铁壁和公众需求的夹缝中寻找突围。 一方面,处方药品牌存在传播需求。 任何品牌都以传播为基础。正如美国广告大师奥格威有言:“推销产品如果不做广告传播,就如同在黑暗中向情人递送秋波。” 处方药当然也需要传播,而且传播受众正在跨越医生,向消费者延伸。对于部分品类,绝不只是学术推广,针对医生进行传播推广,以赢得处方,就能实现大幅销售。 在处方药品类中,治疗慢性病、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抑郁症等)的药物,因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在初期经过几次医生诊治和处方后,久病成医,掌握了大量丰富的疾病讯息,能自我治疗,一般会自行购药。 也就是说,这类药物初期决定权在医生,长期看决定权则还回到消费者。因此这部分产品,在产品特征上,就具有了类OTC性。 同时,随着消费者主观参与意识、治疗保健意识增强,现代网络媒体兴起,既有参与到自身的医疗保健的主动性,又有搜集医药信息、对比不同药品的便捷性,患者就会主观上,将部分法规意义上的处方药,按照需求特征划为OTC。 可见,在这种趋势下,面对公众进行的DTC传播,加强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以弥补处方药面对大众的真空效应,就是势在必行了。 而另一方面,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方药是禁止在大众媒体发布广告,大门紧锁,利剑高悬。 这种状况,就如同一个有歌唱欲望、有听众的人,却被捂住了嘴巴。因此,只能通过隐性传播策略,不赤裸直白,而是绵里藏针。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