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创辉事件”看危机公关 一、“创辉事件”回放 1600多家分公司、20000多名员工,中国规模最大、网点最多的中介公司——这是创辉租售集团网站上一连串的数字和形容词。但2008年1月11日,上海创辉租售因接连发生拖欠员工工资、网点异常撤并、职工内部原始股集资纠纷等问题,被怀疑已面临生存危机。1月15日,创辉租售在珠三角7个主要城市的门店纷纷关门——广州、佛山、中山、东莞4个城市的分店全部关门。根据媒体报道有3种人聚集到创辉在各城市的总部——楼房买卖客户、供应商以及欠薪员工。客户讨要诚意金和首期款,供应商讨要文具装修材料的货款,员工讨要去年11月以来的薪水。得不到答复的人们情急之下搬、砸创辉店中电脑、复印机等物品,部分地方的哄抢直到警方到场控制才停止。“濒临崩溃”,这是多位深圳地产界人士对今日创辉的描述。 2008年1月16日,创辉租售集团董事长、创始人林凤辉接收搜狐网站回应称,虽然目前公司确实欠款(包括欠客户、职工、担保公司等)1000万元,但仍在积极寻求新的融资渠道,希望可以“起死回生”。1月19日,创辉集团在其网站公布了其解决危机的方案,并请求政府管理部门监督。但事情并没有因此而平息,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 在此,笔者暂且不讨论“创辉事件”最终的发展方向。但无疑“创辉事件”的危机已经对“创辉”品牌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并对房产中介行业的诚信产生不良影响。预计创辉就算“瘦身”成功、摆脱危机,未来的经营仍不乐观。可见,危机公关处理不当,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 二、简析“创辉事件”危机公关失误 1、与媒体没有沟通。创辉从2007年11月开始就陆续关闭部分店铺“瘦身”,当时只是在个别地区,并没有引起大的危机。这个时候不通告媒体要进行战略调整也是对的,因为这其实你企业内部的经营策略,又不是上市公司,也不需要公告。但是,到了2008年1月份,大面积关店“瘦身”而不事先召开新闻通报会知会媒体,这就犯了公关的大忌。从媒体这边来看,媒体就希望有爆破性的“猛料”,危机爆发后,媒体事先不预知从而把“创辉”塑造成“坏人”。随着楼房买卖客户、供应商以及欠薪员工三类人的精彩上演,被媒体曝光放大后,“创辉”可谓雪上加霜,“创辉”这个“坏人”可越来越像了。 2、被动应对危机。在危机被媒体曝光放大后,公司看形势不对。在2008年1月16日,创辉租售集团董事长、创始人林凤辉接收搜狐网站专访回应称,虽然目前公司确实欠款(包括欠客户、职工、担保公司等)1000万元,但仍在积极寻求新的融资渠道,希望可以“起死回生”。这种被动的应对危机,反而被媒体认为是“狡辩”。其效果真还不如不说,沉默应对,让其“清者自清”得了。真是该说的时候不说,不该说的时候又乱说。 3、处理危机速度慢。公司于2008年1月19日公司才发布公告处理危机解决方案,从1月15日到19日,危机于整整曝光了5天之多。而这些处理方案应该在媒体通气会上公布的。这才能显示公司企业的诚意和责任。而在这个5天里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五花八门,“创辉”形象已糟严重破坏。 4、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和信心。创辉1月19日在其网站公告的危机解决方案,笔者也大致看了一下。公告中首先承认了其经营决策的战略失误,造成了目前的经营危机;然后公布了融资方案和解决方案;但在后面的一句话笔者注意到,原话是“总之,只要我公司能正常运营,预计两个月内能完全解决现时的资金支付问题,请政府单位予以监督支持,请广大客户、员工、合作伙伴及媒体予以理解和支持,相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创辉租售一定能走出寒冬,迎来春天!”。“只要”、“预计”“相信”等字样,存在着那么多的不确定性,想一想,大家看了会有信心吗?这也难怪在其发布危机处理公告后,社会对创辉还是存在那么多的怀疑。这对化解公关危机一点帮助都没有。笔者也实在想不通其发布公告的意义何在。 “创辉事件”危机公关处理的不足也只是国内企业危机公关处理能力不足的一个缩影,这也和国内营销From EMKT.com.cn发展起步较晚有关。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