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十:沙姆的“神秘气泡” 你注意过一群鸟,是怎样站在一棵大树上的吗?它们不是集中站在一根树枝上,而是分散地站在整个树的不同树杈上。你去饭馆吃饭,如果里面已经有些人了,你会和他们靠得很近吗?很少有人这样,我都是坐在尽可能舒服,可以看到风景,并远离别人的位置上。这些我们都习以为常,不这样反而很奇怪了。 20 世纪60 年代,心理学家沙姆却做了个有心人。他进行了大量实验,最早提出了个人空间的概念。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 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 沙姆就进去坐在他或她旁边,测试那个人的反应如何。实验进行了整整80 个人次。结果证明, 在只有两位读者的阅览室里, 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沙姆坐在他们身边后, 被试验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 大多数人默默地,走到别处坐下, 有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 他认为,每个人的周围,都存在着一个空间范围,对这一范围的侵犯和干扰,将会引起人的焦虑和不安,这个“神秘气泡”随身体移动,它并不是人们的共享空间,而是在心理上,个人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这个“神秘气泡”的大小,受到个人特点、社会习惯、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 古代的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拉开与大臣们的距离,大臣们则弯腰低头,眼睛不能直视皇帝,退朝时背朝外出,这些都体现了皇权,可见皇帝的“气泡”有多大。有人在开会时,不敢坐在老总身边,是为了避免侵犯老总的“气泡”,而他忘了,如果你经常坐在老总身边,时间长了,老总就把你包含在他的“气泡”里,你就成了他的自己人,他的心腹。 因此讲师在准备教室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不能让学员在很多椅子的教室,随便坐,而是要做到有多少个人,就只有多少把椅子,不给学员挑位置的权利。并且每个人都有名位牌,学员是没有选择的,这样可以尽量消除“神秘气泡”的影响。否则在一个有100个座位的教室,来了三十个学员,会坐得稀稀拉拉,没有上课的气氛。等他坐在了那个位置上,你让他站起来,坐回到小组的座位上,那就难了,甚至是不可能的。并在安排小组座位时,尽量让桌子小些,学员之间挨得近些,让学员互相进入彼此的气泡,为学员充分交流打下基础。详细操作办法可以看郝志强写的《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四:培训现场的“社交恐惧”》。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此研究,提出了四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首先是亲密距离。这是人际交往的最小间隔,即"亲密无间",范围在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气息。其远范围是15厘米到44厘米之间,可能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体现亲密友好。 在培训中,当学员有问题时,讲师要走过去,主动距离他很近,这样可以更和谐地处理问题。如果讲师在处理学员问题时,和学员保持远距离,那你们两个看上去象陌生人,这对讲师处理学员的问题不利。而且在培训现场,讲师是可以走动的,学员是不可以走动的,于是讲师主动对提问题的学员,表示亲密,学员即便感到不舒服,也说不出什么。更何况讲师已经对他表示了亲密,他作为学员也会给讲师面子,除非讲师的课太差了。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