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渠道扁平化:难撑市场扩张野心 G家电公司经过几年发展,成功进驻了行业第二阵营。为向第一阵营冲击,G公司提出了“品牌路线”:在央视黄金时段打广告,请香港天王巨星做代言,为了分摊高昂的广告费用,产品售价也向真正的一线品牌看齐;为了实现市场扩张并且做深做透,“渠道扁平化”被看做是灵丹妙药,公司上下统一的口号是:“公司直供代理;代理直控终端;终端直接服务于消费者”;为了在各地能够招到更多的经销商,公司制作的代理商手册近乎于“艺术品”,从行业特点、市场环境、利润分配等多个方面,“突出”自身优势…… 可两年之后,这条“品牌路线”越来越经不住考验,渠道越“扁”越难受,上上下下都在怀疑这一路线是否正确。 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尴尬? 经销商数量增加,但质量下降 G公司在两年前实施渠道扁平化策略,逐步取消省级代理,改为发展地区总经销。两年时间内,全国经销商从31家快速扩张到了126家,其中江苏、山东、四川、河南各有12家,浙江8家,河北、广西、云南、贵州各1家…… 从全局来看,云南、贵州、桂林、河北、厦门等五个地区的销售额占全国一半,这些地区难以“扁平化”,仍然是省级总经销模式;而像江苏、浙江、山东等重要省份,尽管市场环境好、潜力大,渠道已经扁平到了地级,可由于以往的市场基础是低端市场,缺少中心城市、重要大卖场的带动,市场表现一直疲软。 在全国126家经销商中,各类角色鱼龙混杂:有人同时代理三五个行业七八个知名品牌(如江浙的经销商),有人一心一意做专营(如广西省级经销商),也有人手握一堆杂牌产品(如西北创业初期的小老板,以及山东、河南的地区经销商);有人开奔驰,有人骑摩托车;江浙沿海一带地区代理的“身家”,甚至要比贵阳、广西的省级代理厚实,可这些地区的市场表现并不好…… 代理商忠诚度、主推度不足 G公司原本认为,渠道如果扁平化,中间环节减少,更能保证渠道利润,代理商的积极性、忠诚度会更高。可事实证明,这是G公司一厢情愿的想法。 1.渠道扁平化之后,厂家为了分摊高额的市场费用和广告成本,从中吸纳了原来省级总经销商环节的多半利润,新开发的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2.身为价格高、市场投入大、市场拉力小的耐用消费品,渠道扁平化后,经销区域更细更小,各地经销商为了弥补淡旺季,更顾虑经营风险,通常会代理多个能互补或替代的品牌(多行业、多品牌)。 于是企业被迫参与到“争宠渠道商”的游戏当中,推出的销售政策往往是一味地与竞争品牌对比,掉入“军备竞赛”的怪圈,甚至为了追求政策的“爆炸性”或“面子工程”,不顾市场的实际效果。 比如,G公司推出销售奖励政策:“完成销售额1000万元当即奖励奔驰一辆”,可只有一家代理商有实力拿到奖励,其他经销商则普遍消极怠工。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