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慈善应内外兼修 以前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和社会都能达成很多很好的共识,比如为社会创财富、为用户添快乐、为员工谋福利、 为股东赢利润、为国家交税金等等等等,但我们也看到社会对企业存在着众多的认知误区,像“占有率就是一切”、“上市就是一切”,在这样的偏见误导下,很多企业走了弯路,吃了许多极端化的亏,所以企业自身需要不时地“纠偏”。“纠偏”不是否定也不是反对,只不过是“补缺”,像企业的慈善,企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捐得越多越好,但我们反过来看有些企业,外面慈善事业做得如火如荼,企业公众形象也一路高歌,但它内部搞假冒伪劣,坑害消费者,影响群众的身心健康,那这样的慈善和公益还有意义吗? 在最基本的企业责任做不好的情况下,搞“别有用心”的慈善,我觉得这是不对的。作为企业中人,我提这种想法,首先检查我自己:在做慈善捐款的时候,我首先要把自己产品的质量做好。 现在我觉得越做慈善越做捐赠,反过来对家里更要严格把关更要整治,把什么整什么?我们产品的卫生,健康,质量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我捐的那些东西最多是补自己的罪过而已,哪还敢宣传?哪配得上社会的认可?哪还能被商界树为标兵? 同时我也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基本功课做得好不好?这两年的春节我感受非常深刻。我们公司每年春节都有一项议程,我和工会主席走访贫困员工,每年走访的内容一样,但心情却不同。以前有时候的确有走过场之嫌,当然也有责任心、同情心在里面,但不像现在认识的这么深刻。这两年医疗费用越来越高,社会问题最终都反映到企业内部员工生活中来,员工家里一旦有个重病病人,整个家庭几乎倾家荡产,根本没法解决。所以我们内部有很多募捐活动,今年我注意到我们公司有七八个厂,这个地方搞一次那个厂搞一次,公司知道后对它们进行补额,比如说职工募捐了一万元,公司再给两万。虽然公司进行补贴,但当我深入到群众中去以后,我感受到员工需要的绝不仅是募捐这么简单的事情。今年春节我到员工家里走访,看到有的老人的脚肿得穿不上鞋,有的躺在床上需要人照顾。最令我感动的一幕是在一位员工家里,她丈夫得疾去世了,公司的工友带着孩子来看她安慰她,他们说她家里出事后他们常来看望,然后他们说咱们公司谁要有困难,大家主动关心主动帮助,这是咱们公司的风气,请董事长放心,他们绝不会丢下自己的工友不管的。他们讲到这里我脸都红了,公司做了多少?公司很被动,只有听到公司哪儿有捐款后才再打“捐款补丁”,虽然比员工拿得多一些,但远远不够。 走访员工回来后我自责了好几天,他们都是一些好员工,在自己的公司里干了这么多年,我却不知基层员工之苦,所以回来后我马上召开了公司高层干部会议,说我们外部的捐赠计划照样进行,马上开展内部捐赠内部慈善工作。为此建立了三种制度: 一是“大政治”制度:高管必须带头捐款,以前只有某个部门出现捐赠时,本部门主管他才捐赠,其他部门的高管没有参与,以后要改变这种状况,工会定期统计冢庭困难需捐赠的员工摸底情况,要求高管带头参与捐赠,这是“大政治”。如果不捐赠,列“无爱心黑名单”计入高管评定; 二是困难“举报”制度:“举报”哪家困难哪家需要资助。为什么要“举报”呢?实际上员工即使有困难也不往外讲,一个是不好意思讲家里有困难;另一方面不好意思麻烦别人。但是他的工友知道,我们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扩大资助范围。我们公司的员工非常可爱可敬,宁肯自己吃苦也要把机会让给他人的精神,在最基层的员工身上体现得最为彻底最为纯洁,我们不能让这样的员工感受不到团队的温暖和支持; 三是成立基金会并形成制度化。每位困难员工只要达到了受资助条件,就可以直接向基金会申请资助即可。以后公司每年拿出利润的一个比例计入基金会,再发动公司中高层参与,带动公司全体员工提高物质收入,形成一种互助慈善文化。 我们要老老实实地补好“内部慈善”这门功课,这也对得起为公司发展付出辛苦的员工。只有我们自己员工有能力有财力时,我们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慈善团队,才能给社会更大的回报,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最大的公益事业——太阳能的公益活动,使这一公益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用我们的公益事业推动我们产业的发展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hmbk51@16.com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