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 内资糖果企业路在何方 糖果行业是中国传统的食品行业之一,自2002年以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以上高增长率,2007年糖果行业营业规模高达260亿人民币。但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因宏观市场环境和微观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使整个糖果业提前进入了品牌的调整期。相对于其他比较成熟的行业(啤酒日化等行业),糖果业在目前还没有出现行业寡头来垄断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竞争格局,针对此种状况,在行业没有进入平定期(寡头瓜分大部分市场)之前,我们本土的糖果企业该如何快速修炼内功,夯实基础,以抗衡强大的外资品牌的垄断,成为了众多内资糖果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糖果行业宏观环境及内资糖果企业生存现状: 一、政策变化,提升行业准入门坎 国家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全面强制实施后,一些资质不良的小企业将直接出局。尤其分布在山东、福建、广东的一些中小糖果制品厂在07年下半年大量关闭。 二、各项成本提升,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07年CPI官方统计数据达4.8%,而食品等原材料起到领涨作用高达12.3%,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升带来运输成本提高;而糖果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大幅提升,不少企业甚至由于招不到生产工人一度造成产能不足。故糖果企业的赢利能力受到空前挑战。 三、产品提价,制造商、渠道商、消费者博弈,造成业绩下滑。 从07年年中糖果企业为消化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纷纷提价,行业平均提价在10%以上,知名品牌达到15%左右,某知名散装巧克力的出厂价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箱批发价从280元提高到375元,提价率高达34%.原处于高价的徐福记和大白兔奶糖在07年底出厂价上调20-25%.但由于品牌影响力各异,在调价过程中受到渠道商和消费者接受不一,部分品牌影响力不高的产品涨价受到经销商和零售商的抵制。 四、KA等大型零售商收费高昂,厂商不堪重负! 大卖场及连锁超市已成为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和展示场所,中高档糖果巧克力60%的销量产生在这里。但高昂的进场费、条码费、堆位费、促销费令内资糖果企业望而却步,如家乐福系统春节期间1平米的堆头陈列费1个月的收费最高达上万元,原本经营规范收费较低的沃尔玛在部分省份也开始收取陈列、促销费用,对产品的毛利率要求也大幅提升,其中糖果的毛利率平均为22%,由于外资知名品牌其毛利率较低,就把更高的让利幅度转嫁到内资企业身上。笔者多年对KA的年度费用数据进行分析,一般中型内资食品企业在KA的营业费率近2年在25%左右,加上营运费用通常达33%左右,在某些台资大卖场甚至一度出现供应商所送的货款一分不收还不抵其所需支付费用。对于产品附加值普遍较低的内资糖企,高昂的渠道经营费用注定是赔本赚吆喝。所以,走进全国KA卖场看到的堆位、银台等主要促销陈列区,望眼过去基本都是外资品牌。内资糖果企业在主流销售渠道的生存及发展形势非常严峻。 五、资本实力、营销From EMKT.com.cn手段、人才储备较外资糖果品牌方面处于劣势 美资巧克力巨头玛氏公司从93年进入中国市场,用10年的不盈利投入成就“德芙”第一巧克力品牌地位。而对于以民营企业为重要组成的内资糖果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并经过漫长的原始积累才能不断发力。同样,在营销手段和人才上,对于仅有十多年甚至仅更短历史的内资糖果企业,对比有着全球品牌成功扩张经验的外资糖果企业明显先天不足。 六、行业从散点市场向块状同质化市场快速演变 国内原有2000多家的糖果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300家,通过近几年的洗牌预计现存企业不超过1000家,产品严重同质化,并在糖果的五大品类中陆续产生行业分品类领导品牌,如巧克力的“德芙”“吉百利”“金帝”、奶糖的“大白兔”“金丝猴”、硬糖(含功能性糖果)的“上好佳”“雅客V9”“阿尔卑斯”、凝胶糖(橡皮糖、QQ糖)中的“旺仔QQ糖”“雅客VQ”、胶基糖的“箭牌”“乐天”“好丽友”。但行业的集中度还不高,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箭牌占行业销售额的10%左右,前十名企业的营业额约占行业的33%,其中排在第10名的营业额仅3亿元左右。 正所谓“大师不死,大盗不止”,内资糖果企业在经历了10多年与外资企业的近身赤搏中,利用对本土市场的了解和发展速度,已在对抗中已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优势。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糖果行业已进入“块状同质化市场”竞争阶段,必将形成行业寡头垄断市场的竞争格局,我们内资糖果企业的路又在何方呢?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