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浪”合并是“拉郎配” 各敲各的鼓
9月10日,在青岛丽晶大酒店,海信总裁级人物与各子公司一把手秘密召开战略研讨会。此次会议戒备森严,门口把岗放哨的是海信战略发展研究部。据海信内部人士透露,会议主题是配股融资问题、CDMA手机项目以及与浪潮合并问题,而后者无疑是重中之重。 时隔4天,也就是9月14日,海信副总裁程开训以令人惊讶的肯定语气对记者表示,两家整体合并已不可逆转,12月底可见分晓。也就在同一天,海信总裁周厚健悄悄来到济南,出现在该省信息产业厅,记者费尽周折与其联系,未果。 是整体合并还是部分合并,浪潮方面出言谨慎,对海信方面的表态却极为警惕。浪潮电子股份董事长王春生说,双方积极接触是事实,政府部门强力推动也是事实,但目前框架性协议仍未达成,至于12月份大功告成更是浮谈,不足为凭。 关于海信和浪潮为什么要合并,局内各利益主体的回答并无二致,不外乎“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之类的公关语言。但是最终两者会以何种方式合并,各方的描述貌合神离,尤其是在一些事关重大的局部问题上,各执一辞,甚至针锋相对。 单纯从口气上听来,海信无疑更显强势,不过它的行业主管部门———山东省信息产业厅———却不以为然,一位分管副厅长明确表示更看好浪潮。在他看来,单就近三年来说,浪潮的市场表现要好于海信,尤其是它的技术力量,放眼山东,无人可替代。 这其中的意味是深长的。海信浪潮合并,意味着国内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浮出水面————即便是两者销售额的简单相加,就已超过联想与长虹,更何况1+1>2的远景是何等鼓舞人心。 这次合并,第一有规模(它满足了人们惯常所拥有的求大欲望),二有技术含量(可以提升山东省的科技形象),这种双重定位并不是完全均等的,在行业管理层眼中,后者的分量更重一些。如此一来,浪潮就获得了一种不事张扬的隐秘强势。 作为中国IT业的三大元老之一,浪潮出道甚早,但IT业比试的是眼光与手腕以及速度。这些年来,IT产业日新月异,但浪潮不仅未能跟上浪潮,反而有日渐疏离之感,除了在区域市场有所表现外,在全国性市场未能表现出应有的生猛之态。 PC、服务器、商用软件是浪潮集团的三大主业务群,但前两者事实上已沦为利润微薄的传统制造业,究竟能有多少技术含量令人生疑。而商用软件,至少在现在看来还未形成令人生畏的规模优势。因此,与其说浪潮拥有技术优势,不如说浪潮拥有潜在的技术优势———它的人才储备与科技含量,并没有在市场层上完全释放。 在海信看来,这正是它们赖以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海信此前的扩张基本上是依赖自己企业孵化器来进行,空调、电脑以及即将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软件公司,都遵循由海信技术中心的研究所裂变为公司建制的模式。 但是,裂变模式稳健有余,扩张不足,与海信梦寐以求的3C合一的战略目标相去甚远(3C为消费类电子comsumer、通讯communication和计算机computer)。 PC、软件在海信现有的产业格局里,只具有战略性布局的意义,并未如其所愿,迅速成长为新的利润中心,换句话说,在IT领域,并未呈现出彩电、空调业的风貌,海信一直未能证明自己的市场运作能力。 如果大规模的投资继续流向传统业务(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海信投资20亿元的海信信息产业园,目标定位是高清晰度电视、信息网络电视以及数字背投影电视),海信也不可能有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展开购并重组就成为现实选择,而浪潮无疑是山东境内的最佳候选者。 业界注意到,几乎在同一天,海信、浪潮均宣布上马CDMA手机项目,前者与美国高通公司联手,后者是韩国LG,两家拉起架式各起炉灶————行业主管者看在眼里,心里高兴:两家的雄心如果能够叠合在一起,不就可以万丈了吗? 除此之处,两家高层的人事渊源不可忽视,海信的周厚健与浪潮的王爱先均师出山东大学,有师兄弟之谊,且过从甚密,沟通上不会存在太大障碍。 但是这一小小的利好并不足以弱化整个事件的不确定性,周厚健对媒体表示,未来谁占主导地位,或者从管理架构上来讲,谁将坐上头把交椅,海信方面并不介怀。这一表态与其说是宠辱不惊的豁达,不如说是充满自信更为合适。 对为什么要合并以及进展程度的不同描述,表明两家确实并未达成实质性协议。相形之下,海信更显急态:一旦合并成功,则海信3C合一的战略目标完成落实。但是,如果海信占据主导地位,则浪潮难服,反之亦然;如果两家平分秋色,决策权与经营权又难以收放自如。这才是问题的要害所在。怎样分“果果” ? 如果合并仅仅是两家公司销售额数字式的简单相加,那么它的规模优势将丧失任何意义,所谓优势互补云云也就毫无用武之地。因此,伴随而来的必然是业务框架的调整,甚至是大规模的调整。 就眼下看来,尽管海信去年销售额高达108亿元,尽管在全国电子百强中位列第八,但海信真正的强项依然局限于彩电、空调一隅。众所周知,频繁的价格战已将其利润空间压榨到微薄的境地。 投资20亿元豪赌信息家电,与海信一贯的手法并无二致:一开始就从高端切入,一如他们在彩电(平面)、空调(变频)领域内的作为,希望处于领跑者的位置。 在这一领域,浪潮并无令人信服的发言权,相信将保持高度独立性动作。 海信防火墙设擂京城,悬赏50万元挑战全球黑客,算得上是一场精彩的表演。但是海信PC、软件至今未成气候,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一块业务与浪潮讨价还价的砝码还显稚嫩,划到浪潮名下可能性极大。 浪潮的主要业务分成三块:一是PC全国排名第五;二是服务器,多年来一直雄居榜首;三是商务软件。而商务软件尤其被人看好,寄望殷殷。 8月8日,山东泰山旅游索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布公告,拟将泰安市国资局持有的4800万股国家股出让给浪潮股份3800万股。市场观察人士认为,这笔股权转让涉及的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财务问题,浪潮入主事实上已是板上钉钉。 如此一来,浪潮集团旗下将很快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一家装着它的PC与服务器,而泰山旅游将被发展成主营软件业务的高科技企业。 齐鲁软件园的主要股东背景是浪潮公司、北京华资投资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其中浪潮占据55%的控股地位,可以迅速借壳完成捆绑上市。 在全国,浪潮固然算不上是个特别招人瞩目的角色————1999年销售额近40亿,位居全国电子百强第22位,但环顾山东IT产业,浪潮已经是庞然大物,这一区域性的优势地位在短期内尚无人可替代。 将海信PC软件招致麾下,相信双方不会有太大分歧,自然,它有可能改姓浪潮。 如果说在这一块,海信处于下风的话,那么在CDMA手机项目上,海信的赢面极大。 据专家估计,手机项目最低投入是2亿元,最低销售盈亏点是50万部—— —要命的是,浪潮—LG的CDMA手机项目正好处于这一平衡点,投资2980万美元,产能50万部。 如果细加考察,几乎所有纵马杀入CDMA的厂家都隐含着三个基本前提: 第一,中国电信的消费环境符合大众心理预期并如期到来,如话费合理降低,单向收费,网络覆盖面将扩大,从奢侈品进一步转化为工作、生活必需品。 第二,CDMA比GSM更迅速的普及,并逐渐成为主流,这有两重风险,首先是政策风险,届时能否得到入网尚未可知;其次是经营风险,CDMA需要专用线路,与GSM机站、传输系统并不兼容,问题是这条线路何时建设,眼下并不明确。 第三,眼下手机市场还是以国外品牌为主。但未来市场的可能格局估计相当于目前的彩电业,国产手机以量取胜,洋品牌在高档市场领先。 在第三个假设里,浪潮并无真正的优势可言。手机的销售越来越呈现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市场风貌,海信完全可以凭借在家电业的强势挤迫效应,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有效延伸。 相关调查报告可以支持以上论点。在国产手机品牌知名度排序上,家电类背景(如康佳、海尔、TCL)企业要明显高出通讯类背景的企业(如科健、中兴等)。因此,手机的市场营销,相互之间的差异主要的并不是技术而是品牌,没有品牌知名度,任何实际上的优势都无法转化为实效性优势。 其次是销售渠道问题。海信拥有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与售后服务系统,较为完善的物流管理经验,这种网络显然要优于洋品牌的代理制。代理制往往有广度没深度,重叠交叉,货物流向无序以及相互压价,这为即将到来的深度竞争埋下隐患,也为海信们创造了无限生机。 关于目标市场,双方均认为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手机的更新换代者,而是中低收入人士,即一般的白领阶层、商务人员、普通工人、农民,这一营销视野,与海信擅长的彩电目标市场具有相似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 从规模上讲,海信一起手便将目标锁定在250万部,远远超过浪潮。两家CDMA手机项目合二归一,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应当是一个合理结局,自然,它要用海信品牌。 至此,未来新的产业集团将有可能以3C一体化产业格局出现:信息家电、通讯和IT,前两者以海信为主,后者以浪潮为主。 关于未来新产业集团的名称,熟知内情的人士说,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海信浪潮或者是海浪,而前者赢面更大。是不是“拉郎配” 采用何种方式整体合并,只是问题的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是利益分配,首先是地方利益,着眼点在于地方财政、税收、就业以及区域产业布局,其次是业务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的人事安排,对业界、对市场恐怕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后者,如果处理不好,海信浪潮难免两败俱伤。 可能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山东省在“九五”计划期间,就曾拟定了10家强强联合的方案,但时至今日,基本上石沉大海。它自然不愿背上拉郎配的恶名— ——拉郎配的结局大多令人伤感。所以,虽然山东省就此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但并不愿抛头露面,只在幕后强力推动。 这必然要求青岛、济南两地要“顾全大局”,估计地方利益分配问题不会是最大障碍。剩下的问题就是人事角逐。所谓“优势互补”必然带来人事互补。 在外界看来,周厚健无疑是最具市场意识的管理者,因此也往往被业界认为是最佳候选者。问题是考虑到在行业主管部门眼中,首选的并不是规模,而是科技含量,这一目标描述难免令人想入非非。 但海信方面一高层人士说,如果技术优势不能转换为市场优势,这种优势尤其令人生疑,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最具备市场意识、眼光和手腕的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整合技术资源。 山东省信息产业厅有关人士说,谈论这一问题目前为时尚早。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