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的河南:纯生啤酒的假面舞会 曾经饱受业界诟病的河南啤酒市场,一度因低价横行而闻名全国。无论是手握资本大棒的外资啤酒巨头还是善于闪电并购的中资啤酒大鳄,都在自己无往不利的扩张之路上对此退避三舍。 不过,最近事情有了变化,2008年伊始,一直稳居中国啤酒四强的金星啤酒率先推出代表着中高端消费标准的纯生啤酒。在接下来的短短几个月内陆续又有奥克啤酒和维雪啤酒相继跟随而至。一切似乎在昭示着这块昔日的蛮荒之地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然而,在当前中国经济全面通胀的敏感时期,酿造啤酒的各种原材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上涨,纯生啤酒真的能成为在低价泥沼中苦苦挣扎的河南啤酒企业的救命稻草吗?随着众多啤酒企业一窝蜂抢滩纯生啤酒市场,这块暂时细分的“蓝海”会不会很快泛滥变“红”?又一轮的低价竞争风潮是否正在急剧生成? 如果以上假设成立,纯生啤酒很有可能仅仅做为一种概念而存在,在失去了应有的产品价值后很快灰飞烟灭,最后成为一副掩饰企业内心恐慌的假面具。 那么,面具下的他们究竟是怎样一副表情呢? 金星的表情 在河南众多的啤酒企业家中,张铁山无疑是成就最大的一位,努力的进取精神,勤勉的工作作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尤其是最后一点象极了娃哈哈的宗庆后。 与宗庆后一样,张铁山也喜欢三、四级市场,并且主要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独资建厂、成功复制的运作模式也与娃哈哈如出一辙。这样做的结果是娃哈哈成为中国最大、最成功的饮料企业,而金星啤酒也在没有利用一分钱外部资本的前提下,成为仅次于“雪花、青岛、燕京”的中国啤酒行业第四名。 虽然许多不明就里的评论家和一些被金星啤酒逼到破产边缘的同行们喜欢把“低价扩张”“价格屠夫”等不太友善的称号送给他,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全国四强,河南第一的霸主身份。的确,与他最大的河南同行奥克啤酒和维雪啤酒区区不过二十万千升的年产销量比起来,张铁山掌舵下的金星啤酒以超过二百万千升的年产销量遥遥领先。 2007年下半年以来,张铁山一直被原总经理王智离职后留下的空缺所烦恼。虽然2008年1月原华润雪花啤酒市场总监侯孝海的闪电加盟让他稍有宽心,那料想111天后的2008年4月29日,侯孝海再度离职。 张侯的短暂蜜月真实折射出当下中国企业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合作定律:董事长强则总经理弱;总经理强则董事长弱;董事长强总经理强,则意味着分手。我们可以在现实中为此定律找到太多的例证:董事长强总经理弱的如联想的柳传志与杨元庆;蒙牛的牛根生与杨文俊。董事长弱总经理强的案例较为罕见,不知道格力的朱江洪与董明珠算不算此例。而董事长强总经理也强的当属分分合合的任正非与李一男最为典型,金星的张铁山与侯孝海应该也属后者。 从以上例证来看,张铁山大可不必为了总经理一职的空缺而自寻烦恼。为什么不向与自己个性相近的宗庆后学习呢?同样拥有全国市场,销售额数倍于金星啤酒的娃哈哈一直是宗庆后生产、销售一肩挑,甚至连个副总都没设,也没听说累出什么毛病来。反倒是在市场上越跑越精神,打败了“乐百氏”,逼退了“两乐”的夹击,现在仍然象个斗士一样与“达能”吵得不亦乐乎。 所以,笔者建议:张铁山的表情亟需快乐起来,要么找个执行力强的职业经理人,一切听我的!要么自己一肩挑。继续高举三、四级市场的大旗,以总成本领先的优势开疆拓土,象娃哈哈一样,与同行相比传播费用最大,主要产品单价明显低于竞争对手,利润却远远高于同行。让那些认为农村市场做不出品牌,农村市场是鸡肋的伪理论家们统统闭嘴。 不过,话说回来,金星目前的纯生啤酒更多的是起到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作用,如果非要让它担当进攻一、二级市场的重任,时机还不成熟。假设依靠一支纯生啤酒就能撬开高端消费者的钱袋,那么自1997年就拥有中国第一支纯生啤酒的珠江啤酒早该取代青岛啤酒的位置了。而事实上,直到十年后的2007年,新一辑的珠江纯生啤酒广告才登上央视的广告时段。不知道接下来青岛啤酒的奥运纯生攻略能否将纯生啤酒的概念普及下去。 至此,金星啤酒纯生面具下的真实表情一览无余:利用纯生啤酒提升企业品牌形象,顺应当前啤酒行业纯生浪潮,夯实巩固自己在三、四级市场的霸主地位。至于艰苦漫长的纯生啤酒消费教育期,还是留给“雪、青、燕”们比较靠谱。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