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土家电连锁的“七宗罪”及皈依之道 连锁零售业在大陆发展已过10年。相比而言,综超等零售业态与国际零售巨头接触较早,从1995年就开始贴身学习,已接近或部分接近国际水平。而国际家电连锁至今几乎未在国内开店,在无样板参照的情况下本土家电连锁独自摸索由小变大,规模节节攀升,但由于基础薄弱,竞争仅在较低层次上展开,与国内综超相比尚有诸多弱项,与国际零售企业的差距就更大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近观本土家电连锁,深感其有“七宗罪”——七大弊端,同时这也意味着本土家电连锁的七大提升空间。解决之道无外乎回归零售的基础面,学习中外资综超,走出中国From EMKT.com.cn家电连锁的康庄大道。 一、 单一业态,经营同质化严重。 目前,国内领先的家电连锁以“大卖场”为主流业态,即经营空调、影视、冰洗、音响、厨具、小家电、手机、数码等各类电器,扎堆核心商圈,店均面积在3000平米以上,典型的品牌专厅、专柜加促销员介绍并讨价还价的经营模式。走进任何一家门店如果去掉店标的话,恐怕连业内人士也很难区分是哪家连锁。 众所周知,电子产品按使用者区分,包括个人消费电子、家电、办公电子、医疗电子、军事电子和太空电子六大类。从发展趋势来看,传统家电(包括空调、冰洗、厨具、低端影音、必备小家电产品等)在大城市的销售比重急剧下降,转向三四级城镇乡村消费;而以电脑、手机、数码、高端影音、个人用小家电产品为代表的个人消费电子,将成为未来3年的消费热点。从本土家电连锁的产品结构划分、组织结构设置和选址来看,并没有真正响应这种消费趋向。 本土家电连锁的选址偏好在核心商圈,与百货商店、专卖店等高租金业态为伍,面积还有愈演愈大的趋势,动辄上万平米,造成库存与资源的巨大占用。试想,如果门店的服务对象是三四级城镇乡村购物者,这种地点是正确的(但面积仍值得商榷);如果服务对象是本城商圈的个人消费电子购物者,这种地点也是正确的(但面积过大)。但如果服务对象是本城商圈的传统家电购物者,则这种选址就非常有问题了。前两种选址考虑也需要全新的商品组合和布局陈列(后面详述)的创新才有可能实现生意目标。 品牌专厅、专柜配以促销员的销售模式,一直以来受到超市经营模式的冲击而岿然不动。有人作出尝试,采用统一货架的模式没有成功;有人采用自有员工的模式也失败了。专厅专柜加促销员的经营模式被百思买在美洲打破过,从而成就它的四次辉煌转变中的第二次成功。而其亦将在在国内开出首家这种类型的上海店。 解决之道: 快速消费品、日用品的零售已形成便利店、标超、综超等多种业态并存的繁荣,每个业态分别对市场进行细分和有效满足。易天数码、宏图三胞等做了有益的尝试,而前几年红极一时的手机大卖场却日渐衰落,这些都值得家电连锁思考与借鉴,毕竟家电连锁的经营内容和形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可以尝试新的业态,在品类组合、选址位置大小、价格、用工、布局展台出样、服务等重新组合创新,象香港丰泽的Fortress World一站式全品类店、Fortress Digital数码店与Fortress Vision无限视听店,分为三种满足不同的客户群。国美的鹏润店、苏宁的珠江路店、宏图三胞的中山北路店都在积极探索中。 二、 供应商导向,而不是购物者导向。 在家电连锁企业内经常听到一句话:零售企业搭台,制造企业唱戏。言下之意,只要把供应商“搞掂”——货它出、展台它做、促销它投,总之一切风险由供应商承担,零售商坐收渔利就好了。在这种供应商导向下,购物者仅是个接受者,或者说被推销者,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从家电连锁对采购和营运的资源分配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点:营运作为购物者和门店的代表,得到的资源配置往往比应该得到的少。 家电连锁到底是购物者的“采购代理人”,还是供应商的“下水道”?每一个家电连锁都要思考这个问题,清晰自己的利源,才能明确发展的正确方向。表面看起来本土家电连锁的前台毛利(进销差价)仅3个百分点左右,后台毛利(返利、各种名目费用等)10个点左右显而易见,好想是供应商“给”的利——应该是供应商的“下水道”。那么如果零售商自我定位为供应商的“下水道”,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最大的问题是响应购物者流程长、反应慢,滞销一大堆,零售商挣的钱很可能是一堆烂货(反过来供应商的日子也会更难过)。现在的家电连锁对购物者是强势的,从采购、畅销品管理、滞销品管理就可以看出——粗放采购,滞销“主推”,采购同时订货,基本上不是以销定采,购物者沦为供应商将商品推向零售商,零售商推向终端的承受者。 另一个问题是,供应商会一直安于现状吗?家电连锁一方面挤压供应商,拖欠货款、名目繁多的收费、促销员超负荷工作等等让供应商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家电连锁让渡了诸多经营权,如进货权、定价权、销售主推权、广促位权、陈列出样权等,双方各自没有做好各自的事情。零售商才开始有效地“管理”供应商,合作大多停留在个人关系的维系和强势谈判上,采购黑洞比比皆是,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还没有进入高层的日程表。 目前,政府、行业、银行等已经在不断出台政策阻止这种危险的供采关系,以防止放大产业危机。供应商已开始警惕,将资源的投入与单店效率挂钩,单纯的店数增多不再是衡量家电连锁成功的标准。 解决之道: 对于零售商的两大决定因素——购物者与供应商的处理反映了对利源的认识与界定。如果我们真的认为购物者是零售商的利源的话,正确的思路就是先通过畅销滞销分析、价格带分析、客单价分析,来理解购物者,进而在把握消费趋势的基础上来实施消费者教育。 另外一方面真正的管理供应商,是降低渠道总成本,而不是压榨或依从供应商。例如,家电业的物流系统非常落后,供应商的区域渠道划割更加重了这种不合理,造成双方物流成本合计高达3-4个百分点。如果双方合作,整体考虑物流架构,由家电连锁上门收货和退货到门,收取一定的服务津贴,双方至少可以下降1-2个百分点,这同样是双方的利润。 三、 非单品管理,停留在品牌管理的粗放阶段。 与家电连锁的供应商管理水平相对应的是,家电连锁对单品的管理非常粗放,包括商品采购、库存、销售、成本核算各个方面。例如,采购时整笔打款,只是控制品牌,将要货权拱手让给供应商或供应商的促销员,巨大的不良存货隐忧就此产生——供应商总是希望终端来消化它的库存压力,许多不好卖的商品恰恰通过这个通道到了家电连锁手上。 采购与订货如何分离,什么单品允许进场给它“身份证”——编码,什么单品要退场怎么退场,进多少台单品,何时到货到什么地点,这是需要专业采购系统来精确完成的。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库存结构(畅销品不缺货、不动销品处理)和分类促销。库存结构重要于库存总额,管理好库存结构是每日、每人都要进行的,如果拖延时日,尤其是在超过45天后,降价潜亏的风险就会与日俱增。“通则不痛”,保持单品的畅通流转,关注前10位单品和后10位单品,及时准确因应是简单而艰巨的工作。 解决之道: 首先在信息系统设计及应用中,体现单品管理,包括代销的单品管理,使得单品管理有实施的可能。其次,采购、订货、收货应分开制约,单品的活力才能保持。百思买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上已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经验。分类是单品管理的重要技术。比如按配送方式可以分为直送、转送与配送中心,按畅销程度可以分为公司前几十名、单店前几十名等,按库存量可分为低于陈列面、超过陈列面,按竞争和毛利贡献可分为主推主打主流等。单品管理需要采购与营运共同努力,营运每日进行畅销与毛利回顾检查,采购平台每周召开专业的营采例会,就重要单品问题逐一回顾,是大多数成熟零售商的每周例行工作,家电连锁要学习这种引优汰劣的基础管理手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