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回首——首届高交会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每年秋季在中国广东省深圳市举办。这是继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厦门)之后又一个国家级交易盛会。首届交易会已于1999年10月5至10日举行,成交总额近65亿。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和国家4个部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著名高校组团参加了高交会。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荷兰、法国、意大利等26个国家的40 2家高科技企业、大学、研究所、金融机构和一批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参加了这一盛会,其中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芬兰等国由政府机构组团参展;共有400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参加了展示和交易,其中有一大批代表我国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最新科技成果。成交高新技术项目10 30项,成交金额42.78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65.9%,其他项目成交 429项,成交金额22.16亿美元。 这次高交会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积极推动风险投资机制与高新技术成果交易相结合,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与高新技术产品展示、交易相结合,建立了网上交易系统,落幕的交易会与不落幕的交易会相结合,发挥政府和中介组织在促进科技成果交易中的作用,把风险投资、证券商引入高交会,收效明显,促进了高新技术项目和成果的成交。 此外,由国内外著名科学家、企业家、经济学家、金融专家主持的“知识经济与国际战略” 、“21世纪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 高新技术创业投资”4个报告,更是让众多中国产学研机构大开眼界,感叹参加高交会真“不虚此行”。 深圳成了本届高交会最大的直接受益者。这是深圳市多年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应有回报。高交会期间,许多外国人士对深圳没有一所名牌大学,但却拥有中国五分之一的博士的现象深感好奇和迷惑。其实,深圳早在1995年起开始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时,就已采取“拿来主义”着力解决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先天不足的问题。如今,深圳已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人才竞争机制、分配激励机制和良好的投资融资环境,并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开发机制,90%以上的技术开发机构建在企业,80%以上的技术开发经费出自企业。这种机制使得深圳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高达90%,远远高于全国10%的平均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良好的机制、环境加上高交会,必将为深圳抢占新世纪发展制高点注入强大动力,加快其成为中国未来硅谷的步伐。 高交会给中国产学研机构架设了通往新世纪的桥梁。 资金较为宽裕的上市公司,构成了高交会投资商的主力。电广实业、深长城、海星科技等上市公司,不仅对那些带有科技成果的个人和单位礼遇有加,而且频频派人走访考察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展台。上海复星实业董事长郭广昌说,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开发科研成果和寻求科研成果,是同等重要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高交会给中国上市公司带来了大量投资高新技术的机会。 与此同时,高交会也给许多科技成果带来商品化、产业化的良机。在 高交会的大学展台区,每天都围满了投资商。高交会尚未过半,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就与广发证券公司签订了多个合作项目。对于安徽、陕西等科技资源密集的中西部省份来说,参加高交会也是一次取经、交友的机会。安徽省科委有关人士认为,安徽此次高交会 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该省的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同微软签订了“战略性合作伙伴”协议;陕西省许多政府官员则把学习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作为参加高交会的最大收获之一。此外,由国内外著名科学家、企业家、经济学家、金融专家主持的“知识经济与国际战略” 、“21世纪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 高新技术创业投资”4个报告,更是让众多中国产学研机构大开眼界,感叹参加高交会真“不虚此行”。 据不完全统计,参展本届高交会的海外投资机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际著名财团,其中包括美国资本集团、波士顿投资银行、美林证券、IDG太平洋投资公司、新加坡亿胜投资公司等跨国投资公司。正如美国汉鼎亚太公司一位高层人士所说:“不参加高交会,等于是放弃一个在中国发大财的机会。” 而对微软、朗讯、IBM、AMD、爱立信这些世界500强来说,高交会既是他们推销科技成果和产品的舞台,也是他们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的难得机会。IBM制造技术副总裁拉勒德认为,21世纪的中国会越来越强大,中国老百姓会越来越富裕,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的潜力也会越来越大。 高交会期间,微软、朗讯、IBM、AMD、爱立信、波士顿投资银行、美林证券、IDG太平洋投资公司等著名高科技企业和投资机构,成了中国许多省市政府官员、企业家、科学家纷纷上门拜访的对象。对此,加拿大阿尔伯达省经济发展部部长何富乐感慨万千:“我的感觉是我们必须来中国。”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