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片,因品牌之名 继沃尔玛、星巴克陆续涉足音乐界之后,下一个挑战者又会是谁?相信答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出乎意料之外的——这就是生活消费品巨头之一的宝洁。 宝洁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刻,传统唱片工业正奄奄一息,网络下载来势汹汹、唱片公司接连倒闭,消费者们只买便宜的单曲,不想买上一张专辑。进入唱片业看上去有如高空走钢丝一样危险,但如果换个思维考虑,谁能说这不是一次机会呢? 签约新歌手,宝洁真要出唱片? 以前,提起宝洁和音乐,几乎人人都会认为二者毫不搭界,但最近,宝洁宣布与美国的Island Def Jam音乐集团携手成立合资唱片公司Tag Records,同时签下数位嘻哈新人,并且即将推出唱片。这一举措不仅让人大为吃惊,宝洁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还让人联想,难道宝洁还嫌自身品牌影响不够,想把势力范围扩大到音乐界? 就连Tag Records的总裁兼Island Def Jam的掌门人Jermaine Dupri也承认,这一举动意义非凡,“这将在音乐行业上开创一个历史,我们的厂牌将为新人提供贯穿他们整个演艺生涯的机会,新艺人将获得10倍于传统营销From EMKT.com.cn所能提供的费用,我将亲自挑选并帮助这些艺人开创嘻哈历史。”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宝洁一时头脑发热做出的决定,那就错了。除了宝洁外,红牛和耐克、百加得这些赫赫有名的品牌,也开始涉足音乐领域,转而推广、资助、分销音乐,甚至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厂牌。只不过,若是你就此以为它们真的要大张旗鼓在音乐行业大干一场从中渔利,那你更是大错特错了。因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军音乐界,它们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利用音乐推广自己的产品,音乐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唱片销售,盈利与否没关系;免费提供下载,也无所谓。正如Tag Records的厂牌名来自于宝洁旗下的一款叫作Tag的香体喷雾一样,明摆着要推广产品,而百加得的全球营销经理Sarah Tinsley更是表明,一切“和金钱无关,这是一项品牌体验”。 品牌唱片,实现双赢 为何消费品品牌开始热衷于投资音乐界,却又不指望通过销售唱片盈利?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品牌的意图,很长远、很强大。 一方面,时代的发展让消费者内部出现了更多分化,他们的口味愈加难以捉摸,品牌越来越难接触到消费者层面。如何让自己的产品信息在第一时间传达给消费群,就成了品牌厂商必须考虑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狂轰滥炸式的电视、平面或无处不在的网络广告推广已经让人们产生视觉、听觉疲劳,植入式广告也开始令人大倒胃口,开发新的营销途径势在必行。 在这种情况下,音乐这种最为普及的载体不出所料地成为品牌青睐的工具。因为音乐几乎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不像电影、书籍一样,受各种各样的限制。另外,音乐在人们中间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的影响非常大,一首排行榜畅销金曲几乎可以确立一种流行风向、歌手的一言一行也影响着潮流走向,这比做一个大手笔但却可能吃力不讨好的广告有效多了。 时代的发展也让社会的宽容度大大提升,与品牌牵扯上关系不再像过去那样令人不满。要知道,就在10年前,为产品作代言对于认为音乐必须远离商业化的艺人来说,是不可理喻、难以接受的。现在却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我在10年前开始从事这一行时,让艺人站在有品牌LOGO的告示牌前都很难。”咨询公司Acme的创始人之一David Caruso回忆到,正是他的公司负责协商了Island Def Jam和Tag之间的协议。 当然,最具决定性的还是经济层面上的原因,对于艺人而言,相比于签约传统的唱片公司,与品牌直接签约不存在被抽取提成这一条件,可以获得更多的制作费用和更高的版税。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唱片版权在一段时间内会转换为艺人或其经纪公司所有。Island Def Jam的策略营销副总裁Jeff Straughn就表示,相比传统唱片厂牌,Tag Records投入的推广费用是前者的七倍。这也是音乐行业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这种规模的营销预算,对于任何艺人而言,都是史无前例的。 所以不难理解品牌与艺人们“一拍即合”的现象出现,品牌商开发了新的推广途径,艺人们则从经济上获益。Dupri表示,与宝洁的合作很愉快,我从未看到过有人想为具有突破性的新艺人投入这么多,唱片行业没人有我这么多的营销预算。 事实证明,多数的合作方,对彼此的评价都很高。比如电子双人组合Crystal Method就将自己的一些歌曲进行了重新混音录制成新歌,提供给耐克进行一段时期内的独家发售。数据显示,这支歌曲在iTunes上出售了多达4万次,当耐克的独家发售结束后,更是在传统唱片店内出售了超过1.5万份。“我认为在今日的世界,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唱片是在华纳音乐、EMI还是红牛或Diesel Jeans的名下发行,都没有什么差别。艺人们可能更会被建议在品牌名义下推出唱片,这样可以到达更多受众,广告宣传也会有更大规模。”Bishop表示。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