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怕的顺德家电 广东是我国家电业的制造大省,知名品牌林立,家用电器产值比重超过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而被称为“中国家电之都”的顺德这个县级市的家电产量就占其中的近45%。10年来,顺德家电产业总产值约占全国家电总产值的15%,每年销售收入近500亿元,出口创汇20多亿美元。顺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空调器、电冰箱、热水器、消毒碗柜、空调压缩机家电生产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电风扇、电饭煲和微波炉供应基地。 在品牌知名度上,顺德家电企业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美的、格兰仕、科龙、容声、万家乐,占全国家电驰名商标总数近三分之一。 顺德已经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内最大的家电产业集群,敢为天下先的顺德人,在国人的印象中,曾经有一句经典评价:“可怕的顺德人” 然而近几年来,位居全国的家电业老大地位的顺德家电产业已感到无法突破的瓶颈,有如黑云压顶。市场日趋饱和、全国行业竞争加剧,顺德家电陷入了下滑的绝境。产品同质化扩大、恶性价格战屡屡爆发,大部分企业产品没有品牌规划;而在全国区域上又有新的家电制造基地的崛起,青岛家电基地和宁波慈溪家电产业群的步步紧逼;核心技术上又被西方企业点了穴道,大都掌握在韩日和欧美企业的手中,企业随时受制于人。 如此种种,顺德家电已经面临着如何的内忧外患?不可避免的顺德凤凰涅磐。 面对如此一个产业群的提升,这已不是几个专家或行业诊断所能左右的。纵观顺德家电业地位的成长和确立,那是在邓小平南巡后的产物,应该承认,国家宏观政策对顺德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在,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强调全国区域平衡发展的策略,身处南部沿海城市的顺德也将是面临这一外部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 顺德家电,期待着艰苦的凤凰涅磐。 主导产业群与一个地区的形象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联系。 在中国,国人对区域的敏感已到了很高的系数,计划经济年代,任何一件贴有上海制造的产品,都可能被消费者视为身份的象征,这是上海这一具有国际化都市的形象分不开的。然而,顺德、甚至佛山现在在国人的印象中,大部分还停留在90年代的形象,热热闹闹的,什么都做,是个经济发达的沿海南方城市,但对其城市的深入缺少认识。如果有人问你对顺德或佛山有什么印象,我相信很少有人会说出个好的贴切,也许很多人会说制造很多家电。这就是城市形象的定位。温州曾经是一个假冒伪劣鞋的代名词,然而这几年温州的城市管理者通过大量的城市形象公关和对温州人思想观念的塑造,甚至通过中央电视台这一媒体直接塑造城市形象,温州在国人的印象与日提升,已经不可与当年同比了,温州鞋也成了品牌的代名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把产业比作一个产品,那么,城市就是这个产品的品牌,城市的形象老化,也影响着产品的创新形象。 因此,城市的经营有时比产业的经营更迫切、更需要。纵观十几年来,南方沿海的一些中小城市,由于先天的优势,在城市的经营上并没有表现出迫切超前的规划。历史成就了他们的机遇,同时历史也给了他们一个不小的包袱,这个包袱让他们背了十多年,除了几个大中城市外,也许有些城市还要把这个包袱背下去。谁背得时间长,谁就会落得更远。 顺德,这个曾经让中国人可怕的城市,还要继续把这个老的形象背下去吗? 顺德人,曾经是一座让中国可怕的城市,一句“可怕的顺德人”,道尽了顺德人的勤奋、向上、活力、创业和智慧。历史上,顺德可以让其它地区在竞争中产生一种自卑。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却已经看不到这种感慨了,也许年轻的外地人会问,顺德是在什么地方? 是顺德确实沉没了吗?不是,顺德仍在快速发展,但其相对速度已经不够快了,更重要的是,在成为全国发展的领头羊几年内,养成了顺德的良好自我感觉,顺德外面的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已经不太放在心里了,于是长三角可以在充分借签珠三角的成功经验后奋起直追。 前两年有一本极为流行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相信每个人看过以后都会有感触。但是我们都知道,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是容易的,而要改变一个群族、一个地区的思想是多么的难。今天的顺德人,大家普遍会认同是缺少了一种再创业的思想,就如十年前让全国遍地能够看到说粤语的广东人这样的情景,顺德已不复当年豪迈。 产业准入缺失、过度的拥挤式发展,造成区域不能承受之痛。 家电之都的产业定位,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座城市的产业现状。据相关报道,顺德的家电企业目前将近有三千家,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县级市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全国的家电企业可能只有一二万家,而顺德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就占了近1/4,而其产傎,仅占全国产傎的1/7,也就是说,除去知名的五六家外,相比全国的家电企业,顺德的家电企业基本上是规模偏小的小企业。 在对外报道中,顺德2004年度的家电销售为500亿元左右,而2004年度以美的、格兰仕、科龙、万家乐的销售资料表明,这四家企业的销售总额已经达到350亿元(含顺德以外基地的产销),也就是说,刨去这几家集团在顺德以外基地的销售额,顺德的家电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平均年销售额可能只有七八百万。 这是一种准入的缺失。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不能太多干预市场规律,但在现阶段,市场经济还不完善,靠无为而治自然也是万万不行的。政府更多的应该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其行业性的管理引导是最重要的一环。 就如在一只不大的木桶里养着一批超量而拥挤的鱼,数量是可观了,但最后必将因过于拥挤而缺乏活力甚至缺氧而相继死去。 没有哪个县市甚至地级市,是由于一二个产业独大而永久性地快速发展的,如计划经济下的东北重工业、绵阳的彩电业,市场经济下,任何过于集约化的产业集群,最后必将导致不断稀释。违反这种规律并人为地进行计划性的规模、数量强化,结果将适得其反。因为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是一个个单独的企业,而不是一个地区产业群。如果单个的企业没有竞争力,区域的产业群再大,也是无能为力的。 目前,我们都在做着做大做强的梦想,要做大就想到要规模扩大、数量扩大,于是一轰而上,而如何做强,却没有更深的想法,把强等同于大,以为强就是大。其实,往往看似很大的老虎,却只是纸老虎而已。大是过程,而强才是真正的目标。 任何大而全的东西,都将会遇到压力,而小而强,反而会活得更滋润。有人说,大,抗风险能力会强。不对,这都是两面性的。蜘蛛网很大,但如果其蛛丝不够韧的话,千穿百断不可避免;一枚小小的钉子,也可能伤害一头大象。市场经济的搏击关键还在于单位面积的市场能量。 在产业规划分工上,顺德的家电企业基本上是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以小家电为例,在几百家顺德的小家电企业都以生产整机为主,于是产品还没走出去,他们之间就要先面临激烈的竞争,何谈对外。高度的同质化必然是高度的低水平竞争:原材料竞争、生产人工成本竞争、同类的市场投入竞争、销售渠道竞争、最后导致的是价格竞争,竞争最后已经没有赢家,多败俱伤。试想一下,如果区域家电企业之间本身就是一种产业上下链的关系,那顺德家电的竞争力就不是单个的企业面对市场,而是整个配套的产业链中的企业群,孰优孰劣一看可知。因此,一个产业群,保持产业群内的各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的市场生态平衡很重要。这样的产业群,才是真正的具有自我供氧能力的健康产业群。 实施品牌战略拉开距离,扶持一批品牌,扶持一批生产oem企业,同时还可扶持一批零部件配套企业。这应该是当地政府要做的扶持工作。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