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大势所趋还是概念热潮 在媒体与广告的推波助澜之下,WAP手机伴随着盛夏滚滚的热浪愈加灼热起来。WAP(英文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的缩写)使手机变成能够放入口袋、书包的网上冲浪机器,不论身在何处都可以收发电子邮件、获取新闻资讯并成为可操作的移动商务、移动证券、移动银行。由CapGeminiAmerica公司和Corechange公司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本年度WAP手机在美国的普及率将从3%升至78%。如果这一预测成为事实,那就意味着2000年北美地区的WAP手机销量将达7200万部,而同期的PC机预期销量仅为4500万台。Forrester调研公司则预计,到2004年,全欧2.19亿网络用户中的1/3将经常使用移动电话连接上网。另一家研究机构则作出到2004年全球因特网用户将突破10亿,其中约有3.5亿用户将通过移动方式接入互联网的判断。
正在我们面前打开的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具体到中国,目前近6000万的手机群落及其爆炸式的增长足以让人为之疯狂。中国移动的权威人士则预测,3年以后中国的WAP手机上网用户将超过3000万。“冲刺无线”的口号宣言般嘹亮。
事实上,电信巨头们正不遗余力地实践宣言。今年3月25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杭州和深圳六大城市开通全球通WAP商用试验网,5月17日宣布已将WAP服务覆盖到全国;5月16日,中国电信在北京正式揭牌的前一天,推出WAP网络平台;5月17日,中国联通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等20个城市同时开通。而且在收费上纷纷推出各项优惠措施,目前基本不收信息费,以培育和启动市场。
然而,人们看到的是令人悲观的景象。据估计,目前真正的无线互联网用户不会超过1万个,购买WAP手机的多为追求时尚的新新人类,买后大呼上当者居多。一位购买了WAP手机的用户在使用数天后愤怒地将其称为“土鳖式服务”———应用复杂,上网迟缓且内容贫乏无比,目前只有新闻、天气预报、电子邮件等几种,除掉语音通话功能,简直就相当于呼机。
即使是外行,也可以为WAP手机归纳出种种目前自身难以逾越的障碍,比如说能够实现上网的手机种类仅有诺基亚7110、爱立信R320等屈指可数的几种,无线网络的狭窄带宽使数据传输速度目前只能达到9.6kb/s,终端处理能力较弱,存储容量和显示屏都较小……所有这些足以充当中国无线互联网应用初战不利的解释。然而,这些解释并不能使人们完全信服。
整个无线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日本最著名的无线运营商NTTDoCoMo,它在去年2月推出的I-mode手机至今已经发展了700万用户,还在以每天近4万的速度剧增。比之与“拨号上网”相类似的WAP,I-mode更像是“专线上网”———只要开机就一直保持在线上。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浏览上万个Web页面、收发电子邮件、查看股市行情、收看电视节目预告,还可查找就近街区的汽车加油站和适合自己口味的餐馆。它具有强大的记忆库,可存储500个电话号码及50封电子邮件信息。一时间,i-mode为日本追新求异的少男少女创造了一种“专有的”交流方式———彼此间不是直接通话,而是随时随地互相传递“秘密信息”。“IT新人类”无穷无尽的信息交流终于以无所不在I-mode方式实现(DoCoMo日文意思是“无所不在”,异曲同工AOL的口号“AOLAnywhere”)。
日本电信系统一贯自成一体,I-mode使用的并不是WAP,但其网络的传输速率同为9.6kbps,并且从一开始就以信息流量收费(128字节为0.3日元),每月联机收费固定为3美元。如果说低廉的收费是其风靡日本的主因之一,但为何中国在目前近乎免费的市场环境中,WAP业务仍然惨淡经营呢?
比较来看,我们可以观察到的事实之一便是DoCoMo可以提供上万家WEB网站的各色服务,从本地化新闻到钓鱼游戏再到房屋租赁,几乎无所不包。而国内的无线门户则屈指可数。除了三大电信巨头,被人们经常提及的包括新浪WAP服务(wap.sina.com.cn)、搜狐WAP服务(wap.sohu.com.cn)、网易WAP服务(wap.163.com)、掌门网服务(wap.byair.com)、灵通网(wap.linkstone.com.cn)、随身网(www.cwap.com)、掌上通服务(www.wapdm.com)等数家。目前这些无线ICP与三大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模式是互不收费。在运营商的网站中,我们看到的构架是后者为前者提供链接,前者为后者提供内容,但ICP并没有署名权。而且这种合作仅在一个狭窄的局域内进行,用中国移动副总鲁向东的话说:“WAP手机在中国市场刚刚兴起,一定不要太滥,所以在评估这些公司的时候,我们是比较谨慎的。既然是我开的路,我就要管管路。”在与合作伙伴签约之前,中国移动一定要评估这家公司,它被媒体评为“一家挑剔的建筑商”。
无线通信运营商与无线ICP间互不收费,而两家又都不向用户收费。雷锋式的大公无私带来的还是一片青涩的市场。
实际上,无线运营商与无线应用服务商应当是两个不同层次上的角色。前者是铺路者、它提供信息通道,位于相对底层的位置;后者是信息与服务运输者,它的业务理应建筑在运营商之上。一个合理的双赢的运作模式应该是基于两者不同的分工,各自获取属于自己的利益。
美通公司市场总监郄建军介绍说,日本的I-mode模式就是DoCoMo作为运营商仅提供平台支持,并不提供内容服务,但是所有利用其无线平台的ICP都必需支付其收入的9%作为平台使用费(或称信道占用费),其余91%则归ICP们所有。只有有了利益驱动,有了这种分工清晰的利益分享契约,才会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激励各式公司加盟无线ICP行列,凭生出无穷无尽的信息服务。如果一个公司本来是运营商,却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既作运营商,又作ICP,还要管ICP,而且“为了培育市场”还是免费,不仅会在某种程度上抑制整个应用市场的发展,自己也会损失惨重。毕竟,有线不是无线,游戏的规则已经改变了。在有线世界,有足够的带宽让人们在信息海洋里淘金,ICP靠广告谋利,而在无线世界狭窄的带宽要求ICP传递给客户的本身就是金子———实用化、本地化、特色化的服务,金子当然需要付费。
无论是运营商,还是应用商,都是以各自的商业利益为首位的企业主体,免费的作用毕竟有限,如何在免费期内依赖繁多的服务真正赢得市场才是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应是分工与合作,“管”与“被管”离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毕竟越来越远了。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