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品牌经纬 > 旅游品牌不可忽视的细节!

旅游品牌不可忽视的细节!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8-10-09, 作者: 谭小芳, 访问人数: 2494


  在对众多旅游品牌的关注中,笔者深感旅游品牌营销From EMKT.com.cn中的细节不容忽视。下面简单一谈,希望能给诸位带来一点启发。  

  人们都觉得越是细节越能反映问题。细节上做得好了,人们会说:这么一点细节上的东西都做得这么好,其它的更不用说了。细节上做不好,人们会说:连这么一点细节都做不好,还能做好什么?如同一个人,人们往往更从细节上决定到对他的认识和看法。  

  有过招聘面视经验的朋友会有以下感受:往往许多应聘者在学历、经验以及专业技能方面都表现得差不多,所以,最终确定人选往往决定于应聘者所表现出的某一个细节,或者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者是穿着等方面的一个细节。  

  旅游品牌营销的过程也是一样的道理,消费者总是在众多的“应聘者”中选择其认为合适的“人选”,在大家都表现得差不多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往往因为一个细节决定选择哪一品牌。因此,旅游品牌营销传播的过程也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  

  从品牌资产的角度考虑,营销传播中忽视的某些细节,往往对品牌的品质印象影响最大!那么,在营销传播的过程中,旅游经理人应该注意到那些细节?一般来将,应从旅游品牌与消费者接触的每一个点和面进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起争议的旅游广告:  

  笔者了解到——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前不久推出一项耗资1.8亿澳元的旅游促销,旨在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澳一游。始料不及的是,促销活动的广告语却在国内外引发了一场风波。  

  人们在电视上看到,促销广告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澳洲特有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着实令人神往。但结尾处,一名身材佼好、身穿三点式泳装的澳洲姑娘却娇嗔地对着大家说了一句:“可你死哪儿去啦?”(So where the bloody hell are you?)意思是:别再浪费时间了,还不赶紧来澳洲看看!  

  反对者认为,这种俚语式表达法可能会令外国人以为澳洲人缺乏教养、粗鄙不堪。据报道,该旅游广告已在新加坡和英国被禁播,另有至少4个国家要求澳方删改广告语,否则不予播出。英国的媒体广告监察机构认为该广告语“有伤风化”,要求澳洲旅游局拿掉“糙话”,否则将禁止其在免费电视的广告频段中播出。  

  当然,霍华德总理也在一个非正式场合就这事儿发表了见解。他认为那句话的确是极有澳洲特点的说法,绝没有冒犯对方的意思;应将它理解为一种“民俗”而不是“粗俗”。  

  这令笔者想起几年前的一个案例:“首届乐山世界遗产保护节”在四川乐山举行,与该节同受关注的是在大佛膝下建造一座我国最大的水面巨幅广告。这块面积长达4万多平方米的巨幅广告,将安放于大佛脚下,“因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与地理位置”,该市将以一年500万元的底价向国内外公开招标。

  一家负责任的旅游咨询公司从提出概念、确定创意到方案推出,中间有很多控制风险的环节,共同编织了一个“安全网”,但最终的效果还需要市场检验。当然,争议广告可以成为旅游企业的一种广告策略,好的争议广告往往可以为景区旅游及品牌传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球顶级服装品牌——意大利贝纳通(Benetton)每出一款新的广告都会在世界各个主要的发布国家引起轩然大波,因大胆出位而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人们对其品牌的评价就如同它服饰的斑斓色彩一样,多姿多样,褒贬不一。但贝纳通敢于打破常规,“创意不惊人死不休的做法”仍是值得我们旅游营销人反思:品牌竟然还可以这样去塑造。  

  当我们广告情节里面的有些元素能够深入到消费者内心的时候,消费者就会感觉这个广告好,很能打动自己。但是,如果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可以记忆的点的话,很快消费者就会把这个广告忘掉了,因此我们做广告创意的时候,都会找一个记忆点来做。  

  “混帐门”事件:武汉市一风景区推出“消暑夜游”活动,其中,户外帐篷野营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同一个帐篷里,均要男女搭配。此“混帐”规定引起争议,不少网民在网上发帖对此进行抨击。木兰天池方面解释,这种露营方式在户外圈子里叫“混帐”。因为露营在户外的大山中,安全问题不能不考虑。男女“混账”在发生意外险情时可以互相照应。其实,景区的初衷也许是好的——融入户外专业元素,但与传播的对象——广大普通市民有些“信息不对称”了,效果自然不好。这个案例与一家旅行社的“腐败旅游广告”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估算,每人每天至少会碰到300条商业广告。在广告狂轰滥炸的环境中,一条广告要想脱颖而出,并不那么容易。但争议广告却可以比较轻易地取得这种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将争议广告一棒子打死,也不利于国内广告业的发展。适当鼓励争议广告,无论是从品牌推广看,还是从加快旅游行业发展看,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的来说,一个能产生正面作用的争议广告要有如下因素:第一是对品牌的树立有帮助;其次是要有品位,要能体现出品牌自己的品位;第三是相关性,要与广告传播的目标信息相关;最后,一些低俗的或者说是坏品位的东西坚决不能做。  

  将争议广告作为景区的一种广告策略,无疑是在与风险“共舞”。使用不好,就会带来很多负面后果。因此,对创意的要求和对文化的把握也就要求更高。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旅游品牌营销的“4F”理论 (2008-10-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谭小芳)
*中国旅游品牌经营的战略选择 (2004-04-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汉洪、刘汉清)
*品牌旋风开创中国旅游业新纪元--首届中国旅游品牌高峰论坛案例分析 (2003-10-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汉洪)
*中国旅游品牌十大批判 (2002-09-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汉清)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