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制造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由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中国食品安全连锁反应,对本已困难重重的中国制造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近日,借与美国客户泰克沃德开电话会议之机,询问三鹿事件在美国的影响,对方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第一,三鹿事件一度在美国成为很多主流媒体的要闻,曝光度不亚于美国金融危机。 第二,很多中式餐馆在美国已经很少有生意可做了。在美国,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除了服装,很多商品已经没人敢买了。 第三,美国产的奶粉在美国市场也迅速脱销。为什么呢?因为有很多在美国的中国人买了之后寄往中国。 第四,美国媒体最大的评价是:1、太不可思议了;2、企业太蠢了。 从水产养殖产品到牙膏,从沙滩车到汽车轮胎,从玩具到手机,虽然美国对中国制造不止一次的实施“质量封锁”,但这一次的反响远比我们想像的严重。 中国制造难道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仔细想想,也能理解美国的反应,抛去固有的对中国制造的偏见不说(事实上,这次可不是偏见),三鹿事件的严重性在于: 1、伤害的是婴幼儿这个社会最弱势最敏感的群体(西方社会比中国更关注); 2、三鹿是中国公认的大品牌,获得过无数的政府表彰和社会荣誉; 3、波及到中国消费者最信赖的一批知名品牌。 4、三鹿式造假竟是整个行业早已存在的潜规则。 这正是美国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的根本所在,这是超越商业道德底线的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讲,什么样的反应都不足为过。 事件发生后,虽然三鹿企业在危机处理上缺乏诚意、推托责任、一败涂地,但中国政府却表现出了足够的坦诚、透明和负责任: 坚决处理了相关责任人;并启用政府问责制,撤销了包括石家庄市委书记和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在内的数名高官;也撤销了蒙牛、伊利等一批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名牌称号;等等。 但这些就够了吗?就可以拯救生命、平息民愤吗?就可以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吗? 远远不够! 事实上,在中国的很多产业,比如医药保健品、食用油、餐饮、化肥、建材、饮用水、美容化妆品、服装服饰、电子电器、燃料能源等等领域,如果严格排查的话,都或多或少存在质量黑洞、行业“潜规则”和“品牌腐败”。 也就是说,第二个三鹿、第三个三鹿就像市场隐型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蹦出来,伤害社会伤害消费者。 这绝非主观臆断和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对以下“四大缺失”的事实判断: 一、质量安全意识的缺失。在一个温饱型消费和浮躁型消费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包括生产者、消费者、政府、专家学者、媒体舆论等在内,都严重存在着对质量安全意识的淡薄认知和简单粗糙待之。对专业知识和消费常识认知的普遍缺失,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严重不足,导致劣质产品也大有市场、甚至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正是质量黑洞和行业潜规则现象长期得以生存的温床。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