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围》:中药空前绝后的机遇期 中药不创新的下场就是《功夫熊猫》 最近看了部《功夫熊猫》。这个美国化了的熊猫阿宝不一般,第三周票房过亿。真可谓“熊猫会功夫,谁也挡不住”。 为什么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功夫是我们的国宝,赚钱的,却是美国的?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国宝”中医药。中药是我们的,可赚钱的是哪些人呢? 一方面在韩日成了汉药、韩药,在国际制剂市场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日本只有210个汉方药制剂,处方主要源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料的75%由我国输入,但在国际市场拥有较高覆盖率,收获颇丰。日本东洋医学会甚至筹划将“汉方医药”更名为“东洋医药”。韩国的人参、德国的银杏叶制剂。我国每年进口的“洋中药”已超过1亿美元。 一方面被欧美巨头在加紧“成分”研究,纷纷以中药为研发重心,在筛选新药时开始更多关注我国的中药材和中药产品,从中药产品中提取有效成分,研制新药。有数据显示,美国已有150家中医药研究机构,法国有近百家中药或植物药厂、十余家中药研究机构。礼来、罗氏、诺和诺德、辉瑞、阿斯利康均在中国开展了新药研发工作。试图在西方语境下对中药进行解构。 空前绝后的大势 而国内在中药的产品创新上,除了一些产品开拓出软胶囊等新剂型,在概念上创造出光怪陆离的景象外,根本性的创新还尚需时日。 这既是受制于缺少标准化、客观因素,但也决定于企业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薄弱和方法缺失,直至今天,6000余种中成药中,同质化严重,新药品类的市场竞争力低下,在国际草药市场上,中药出口额仅占世界草药贸易总额的3%,且以中药材和饮片为主,中成药出口仅占中药出口额的15%。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利好: 首先,国家政策向中药扶持态度明确,是中药行业长期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列为重要内容。从1995年到2006年,中药制造业研究开发资金投入年均增加30%。 其次,药企加强研发投入。2006年,中国企业界的中药研发人员数量达到5748人,占整个医药中药制造业20%左右的比例,而研究机构为4578人。研究经费方面,企业投入为 12.8亿元,而研究机构仅投入了3.4亿元,企业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 第三,中国市场的中药内需力异常庞大。有调查现实,70%城乡居民欢迎中医药。在民间,中药仍以偏方、成药等形式,在疑难杂症市场占据份额。而《求医不如求己》、《人体经络使用手册》等中医科普图书的火爆,也反映了国民对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上的巨大认同,这将是中国中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据地。 可以预见,中药市场暗流涌动,蓄势待发,5年内,将有一次狂飙突进式的市场热潮。这对中国药企的机遇,不仅空前,甚至绝后。 首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药产业政策扶持上,在中药研发基础平台上,在国内外市场接受度上,从未达到今日之高度,是为“空前”; 而欧美、韩日正虎视眈眈,凭借多年积淀,已经在中药产业上下游发力,以后的几年将更大更快地抢注技术专利,争夺市场份额,如果中国企业不抓住这一“过渡期”壮大自己,到手的市场恐怕只剩下残羹冷炙了,是为“绝后”! 故此,大势当前,谁错过,谁过错! 留给中国制药企业的这个“备考”阶段,异常宝贵,稍纵即逝,除了苦修化蝶外,做青虫的机会并不多。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