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围》:做渠道,强龙还需地头蛇 渠道是中国企业的看家本领 民间早就有“要想富,先修路”的俗谚。渠道就是“销路”,就是“财路”。 对于企业来说,建设渠道是创造财富的必需;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渠道驱动则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财路,在营销From EMKT.com.cn众多的“P”中,渠道是中国企业最基本的竞争要素。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中国市场在地域意义上的巨大广度、深度,以及庞大的消费基数,市场太复杂,消费力太悬殊。离开渠道,任何强大的企业,也无法做透全国市场。 面对全国各区域市场,状况不同、文化各异,试图以一己之力,打通全国市场,既缺乏可行性——对人力、资金、地政资源、管理水平要求极高,也缺乏必要性——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分工不同,钱不是一家赚的。 而建立分销渠道是“借船出海”,借助渠道成员拥有的能力或资源:资金、人气、网络、人脉、技术等。省时省力,借助既定的河道,则能降低成本,缩短时间,渠成水到,提高营销效率和投资收益率。因此,建立渠道、广开财路,才是经济性、高效性的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在中国市场做强龙,必须得找一批地头蛇跟着。 其二、在品牌竞争上,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起点完全不同,中国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创新、品牌积淀、资本实力、管理技巧等方面,都弱于后者,有的甚至是“一穷二白”,而渠道建设更多的是靠合理的利益和中国式的人情,只要把腰猫下去,把头扎下去,渠道与研发和品牌相比,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难度系数更小。 也就是说,在企业实力相对较弱,或企业在初创阶段,要想把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必须靠渠道驱动,而不是单纯的与竞争对手在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上较量。 先解决好渠道中间商愿意卖和消费者买得到的问题,即商业进货和终端铺货,以从众多成熟品牌中突围。此时,需要加大渠道商的可获利润比例,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促使终端进货的频率加快,树立商业采购与销售的信心,建立起物流与现金流的良性循环。 先通过渠道驱动,依赖广告、终端促销来获得销量,通过渠道和产品让品牌逐渐被接受,积累资金和经验,随着时机成熟,反过来提升产品品质,加强品牌持续投入和营销。再以强势的品牌影响力反拉渠道,促进物流和现金流的流转。 这就是所谓的“地下铺渠道,天上打广告”和“渠道为王”的中国特色。 国产手机在2003年取得了约60%的市场份额,超越国外品牌而占据老大的位置,靠的就是渠道。以波导为例,2000年时,曾构筑起了一个以28家省级销售公司、300多个地方级办事处为基本架构,含5000余名营销及售后服务人员、15000余家经销商,数万个零售终端的“中华第一手机销售网”。靠此渠道,连续五年成为手机市场的销售冠军。 其三,在产品同质化、销售趋向集中化的环境下,渠道驱动是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打压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拿药企为例,都靠仿制药的情况下,谁能靠渠道的力量进入医院,抢占处方权,谁就能笑到最后。 其四,渠道是一种巨大的“有形资产”。在达能与娃哈哈的纷争中,正是渠道让宗庆后多了谈判筹码。他曾说:“我们的经销商队伍是比较忠诚的,我们自己的队伍也是比较忠诚的,是靠大家做起来的。它(达能)没有这个优势,它连合资公司的大门,东西南北在哪里都不知道,而且挖人也挖不走,靠什么经营?” 而六份来自娃哈哈全国经销商代表、销售队伍等《公开声明》的声援,也证明着渠道资产的价值。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