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从“西部论坛”看论坛经济 作为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口号,“西部大开发”由20世纪传承而至21世纪。而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子节目,“西部论坛”也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年头上演得轰轰烈烈:参加此次论坛的世界知名企业包括英特尔、康柏、西门子、IBM、壳牌、波音公司等,国内有北大方正、长虹、华能等重点企业100余家,各国大使,国内外著名理论家,中外媒体记者包括路透社、法新社、新华社等几大世界性通讯社,美国《华盛顿邮报》、日本《读卖新闻》以及中央电视台等,规模和影响力目前堪称国内第一。 在一切的壮阔波澜之后,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这样一个词——“论坛经济”。事实上,在今年国内各地论坛此起彼伏的现实情况之下,透过“西部论坛”这样一座业内高峰,审视一下所谓的“论坛经济”,也是身为媒体的份内之事。(专题策划:易丽娜) 说到论坛,营销界的朋友都不陌生,当然,大家也都不会忘记1999年金秋美国时代华纳集团所属的《财富》杂志在上海主办的“财富论坛”。《财富》杂志每年评选世界500家最大的企业,并利用其影响力举办一系列的财经论坛,“《财富》全球论坛”自1995年启动,,每年在世界上选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热门”地点举行一次,邀请全球跨国公司的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及世界知名的政治家和学者参加,共同探讨全球商界所面临的问题。之前,《财富》杂志已分别在新加坡、西班牙巴塞罗那、泰国曼谷、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了4次年会。而中国以其越来越活跃的经济发展势头在《财富》第五次年会吸引了300多位跨国公司的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和200多家中国大企业的负责人,以及一些政界和经济界名流共800多人,围绕“中国:未来50年”主题,展开了热烈的演讲、讨论和交流,成为《财富》全球论坛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开得最成功的一次年会。 而根据“西部论坛”组委会统计,10月20日到22日共有中外来宾1700多人参加了这次论坛。其中包括12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89家中国内地重点企业或行业代表企业、100多家港澳台知名企业的代表;49位外国使节和联合国有关机构的代表;30多位中外著名学者、170多家中外新闻机构的540多位记者;以及中央20多个部委、国家机关和直属机构的有关领导,部分东部省、区、市和12个西部省、区、市的领导。 将近400个日日夜夜,论坛却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在与国际名流对话的过程中,清晰地把握了主动者的角色,从《财富》来上海寻求合作到政府主动邀请世界企业来西部共商发展大计,中国对外开放的速度和决心在其间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如同“财富论坛”带给人们巨大的“论坛”冲击一样,“西部论坛”也是中国论坛面向本土提供服务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财经论坛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80年代,只是初期的论坛大部分沿袭了政治论坛的鲜明特征,基本上由政府或者其他非赢利性组织一手操刀。但自从“财富论坛”之后,各地论坛有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或许名字有点小变化,比如“大会”,“峰会”,“高峰会”,“研讨会”等等,实质并无差别。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面对突然间的“论坛经济”热潮,套用杨东平先生在《城市季风》中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波又一波的经济浪潮的描述,应该是“十亿人民九亿论,还有一亿准备欠充分”。也许,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下海、炒股、房地产之所以能刺激人们一拥而上的根本性因素,又在论坛经济的彩装下腾空而出,功力所及之处,无不纷纷倒下。粗略归纳一下,大体有如下几种表现: 1.赢利型:以赢利性组织机构为发起人。 在这一门类中又有两种派别:一是广告传播导向型,即主办者的主观目的是为了做广告,以宣传自身形象,不太计较论坛的门票、资料等的收入是否足够与论坛成本相抵。目前,国内有很多刚创立不久的中、小型企业(多集中在服务业领域),善用此招来推出自己的企业组织形象,而且由于其企业定位及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客观现实,其组织的论坛多专注于与己相关的行业领域之内。 另一种则是纯粹的赢利导向型。比如高交会展览中心在高交会期间举办的多场论坛会议,由于是专业从事会展业务的公司操刀制作,来的都是明星大腕级人物,从整个论坛的运筹到执行的各个环节,也是商业味道十足,体现了相当的专业水准。还有国内“论坛经济”首倡者何才庆先生出资的“世纪企业家论坛”,据说投资已是200多万,论坛每个礼拜都有一次,不为赢利又为什么? 2.非赢利型:论坛发起人为政府组织或民间团体、个人,集中为受共同关注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案。论坛所需的运作成本一般是由政府财政支持或者非赢利性组织提供,例如,“21世纪论坛”,它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发起并举办,宗旨是围绕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邀请中外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开展研讨,以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促进合作。又如本月在我国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是一种国际间的组织机构表现功能的形式,着眼于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问题,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财富》杂志挑选论坛地点的法则是,要挑热门地区。“火见风猛,风见火盛”,恰如我们看到的,在经过了论坛之后,热门的上海更加火爆了。而西部,这块政策性倾斜的热门地带,亦如愿地热了起来。
另一方面,每一次论坛的强大产业带动效应也不可小觑:它们不仅能给城市带来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直接收入,还能创造住宿、餐饮、通信、旅游、购物、贸易等相关收入。更为重要的是,论坛能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 论坛现象由于大量商业操作手法的介入和美好的商业前景而被誉为“论坛经济”,而真正要能锻造为一种经济的狂潮现象,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专业性。应该有专门从服务业领域分离出来的一部分人以此为业,包括对论坛组织者、运作过程等的素质要求,都应该体现一种新的经济行业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服务以及良好公众形象的能力和水平,能够对外提供举办论坛的一条龙服务,比如,某企业需举办论坛,只要一个电话打过去便可得解放。 2.连续性。从事论坛业的工作人员始终以论坛为工作,开论坛的时候要投入,论坛谢幕后同样投入另一轮论坛的准备;同时,举办论坛就是业务,要经常有业务可做,才可保住专业论坛公司的形象。可喜的是,目前国内已经有了好几家专门叫“xx论坛”的网站,使得论坛的稳定形象不至于在论坛结束后便随着人群的一哄而散而灰飞烟灭。 3.客户关系运用。论坛作为服务行业的一个新内容,也必须遵循商业的成功法则——客户关系运用,才能有真正的发展余地。关注客户,以为客户提供满意而精良的服务为宗旨,不断追求,创造需求。这一点应于专业性的特征放在一起考虑,因为越是专业性的公司,他就越懂得尊重客户。 4.健全的行业规范。谈这一点的时候,我头脑中有个大大的问号:不知道国内的现状在这一方面的分值可以是几。无规矩不成方圆,行应有行规,才能保护公平竞争,才能保证行业内的所有人、所有群体防范越轨、减少侵略,维持平衡发展的有机秩序。 原《科技日报》记者、现任中国企业家论坛老总何才庆先生曾撰文提出“论坛经济将火起来”。事实上,在何先生做此预言的时候及以后,中国大地可以说是无处不论坛,尤其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为最;但是,论坛,真的已经成就为一种经济吗?欢迎加入本站编辑部的讨论。
论坛,正在中国走向轰轰烈烈。作为一种已经引起相关人员和理论界极度关注的经济现象,它能不能健康地、顺利地一路走好,也是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 撇开民族情感不谈,个人以为,西部论坛在规模和效果上都将是中国论坛史上、中国经济发展史的上的一块不朽丰碑,但真正于我们所谓的论坛经济而言,却暴露出许多还极不成熟的地方。比如,有与会者提出宾馆的客房没有衣架这类初级缺陷,可见我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多么有待提高。发展论坛经济,牵动的将是整个服务领域的整体“升级”。 显然,大家伙全都一轰而上去开论坛并不是扶助它的良方。有前途的路没有选择,除了往“升级”化、专业化的方向走。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