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围》:走出中国式管理的迷信 我们现在买一双"美国鞋"(西方鞋),中国人可能穿不进去,在管理改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管理方面,我们的方针是"削足适履",对系统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任正非 中国式管理的弊端 中国式管理到底是什么? 虽然难以清晰定义,但一些定性因素,还是可以描述的。在奇锐看来,这包括: •强调人情管理,忽视流程管理;重视定性,而忽视量化管理; •较少考虑程序性正义和手段合法性,直接考虑想要的结果,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更多强调对人的忠诚,而不是对于组织的忠诚; •较少授权,权利高度集中;较少宣扬团队,更多宣扬领导人的决定性作用; •重视个人控制的手段和方法,较少去强调组织控制的技术性因素; •关系和人情大于程序和规则…… 这样的描述性的要素,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种。有人说中国管理文化更倾向于柔性管理,是人本主义色彩的管理;还有人说,中国式管理是一种“攻心为上、以情动人、道德管理”等。 在企业草创阶段,利用中国式管理,往往简明扼要,灵活多变,利于团聚人心,使企业快速发展;按照中国式管理,也确实有一些企业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同时即使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也并没有能够摆脱中国式管理。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成功企业身上带有中国式管理的影子,并不能证明中国式管理的有效性。毕竟那些依靠中国式管理快速发展的企业,很少有能够做到可持续稳健的发展;相反,因为中国式管理折戟沉沙的企业却数不胜数。 当我们去分析华为、联想等成功企业的时候,还会比较丧气的发现,在企业的中国式管理的特色之下,其管理的框架,确是彻底的西方化管理思想;是重视战略、流程化,让这些企业做大,而不是领导人的口号。 现代管理的精髓 美国人泰勒,是现代管理的先驱。 泰勒曾对制造流水线上的工人进行科学试验,试验内容细化到工人将某一个零件从A点搬运到B点所要使用的时间,胳膊在流水线上所要经过的距离,以及在最科学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成本,使产量进行提高。然后,再将这些试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设计成培训科目,制定出标准化的工作规范。 泰勒将工作中的每一个流程数据化、标准化,力求复制到所有人。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可以看出西方管理的精髓:那就是注重数据,强调界定,以条文、规章、程序、标准等为基础,试图将人为因素限制到最低,让过程可控,从而达到可复制性,这是典型的工业化思考方式。 中国式管理重视人的个性和悟性,但忽视建设组织的能力,缺少可复制性和继承性;所以“一个人是条龙,十个人是条虫”。奇锐认为这和我国进入工业化时代较晚有关系,在内心深处,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有小农意识。 在刚刚结束的29届奥运会上,中国在个人项目取得不错的成绩,但集体项目如篮球、足球、手球等未取得理想成绩,可能原因正在这里。 奇锐认为,所谓中国式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在工业化思维欠缺,现代管理科学落后、不成熟,因此企业家不得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控制企业和平衡关系的方法。不重制度重人情,不重流程重个人能力,这种管理特色,本质上是农业时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文化的遗留。 这种方式并不能一味加以排斥,比如CA公司的华裔老板曾经一夜之间编完了几十个程序员需要几个月做完的工作,但CA公司现在早已退出了人们的视线;网络蚂蚁的作者,一个人编出了革命性的下载软件,但最终网络蚂蚁早就退出了应用,而FlashGet却通过商业化、团队化运作卖出了天价。 在工业时代,那些拥有杰出能力、创新能力的天才,如果不能通过标准化、集团化作业,将创新固化为组织的能力和竞争壁垒,就会很快被市场淘汰。 把组织对富有天赋的个人英雄的依赖,转化为执行可控的系统能力的依赖,是这个时代的要求。本质上说,我们的时代,是排斥个人英雄的,尽管看起来,个人偶像空前强大,但所有的英雄都依靠团队作战。连《铁皮鼓》的作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君特•格拉斯都聘请了两个写作助理,可以看出工业化的思维,实质上已经延伸到了艺术领域。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管理精神。既然这个时代是数字化和工业化时代,那么就有必要响应时代,去追求更精确、更注重程序正义、更过程可控的管理方法;以便让企业走得更远、更持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