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为什么需要做品牌 当国际品牌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压中国产品的时候;当品牌成为一种财富掠夺手段打着投资的幌子对中国财富进行掠夺的时候;当品牌成为一种文化侵入中国傲于世人的文化名著进行恶搞和颠覆的时候;当品牌成为中国消费者进行首选购买的时候;当品牌作为一种资本和权势戏弄中国企业的时候;当中国产品因为没有品牌在出口时被洋人欺负而自己又很无奈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拥有什么?我们还剩下什么?在我看来,仅凭一个“抵制”是不够的。 每年春节,中国几十万劳动大军在经济发达地区排队买火车票回家过年的情景,是说明中国的经济发达还是说明中国有着大量的生力军?是说明我们有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还是说明我们有着专为洋人代工的廉价奴仆?这,不能仅仅让我们深思,应该成为我们今天就行动的使命。 梁启超云:“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想,先人都有如此的雄心壮志,我们为何就不可以呢? 今天的市场,我们已经具备了快速建立自己品牌的基础。这个基础表现在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各国知名品牌纷纷涌入中国,建立或寻找生产、加工厂商,使得中国迅速成为了世界最大的产品制造国。 当我们看着一件件由中国人用廉价的劳动和低成本生产出来的产品,贴上国外品牌的商标后在市场上瞬间变成高利润的商品赚自己辛苦挣来的工资时,我们不能不感到一种凄凉的悲哀。我们拥有成熟的经验技术和庞大的生产体系,可是却没有自主的品牌。用自己廉价的血汗为洋人创造高利润的同时这也验证了一个道理:“一个没有创新力的民族,注定要被剥削压榨的”,“一个不研究自己文化的民族,往往是落后的,是容易被别人瞧不起的”! 所以,在某种名义上的制造大国,其实就是沦为国际劳务市场,世界廉价劳动力的市场。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极不协调。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没有创新意识,没有自己打造的品牌,国家是不可能挤身于世界第一集团军阵列的。 以上的种种伤痛告诉我们,中国企业要想振兴,若想促进经济更加快速的发展,变成世界品牌、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威望……就必须发展和拥有自己的品牌,从制造代工变成创造品牌。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在国内市场并未饱和的情况下,创建品牌将有助于扩大内需,一样地可以提高GDP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国内的市场有很大的挖掘空间,然而我们提高GDP和经济增长点的关注点却放在国外市场,忽视了国内市场潜在的庞大需求量。结果在国外到处倾销廉价、低档的产品,违反了游戏规则,弄得双方都不开心,对方制裁、限制我们,实行反倾销。碰到一鼻子灰后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是不是我们的方向有问题。 可怜的是,现在既然有很多人都说国内各行市场都趋于饱和,什么都不好做,工作也不好找。在我看来,市场饱和只是一种包含太多无奈的表层现象,实质上国内市场每个行业都蕴涵着巨大的潜在需求量,我们的市场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远远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追求,更不要说是消费的欲望了。消费者心里压制和积攒了很大的消费渴望,但是由于我们的市场缺乏差异化的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这部分消费欲望,所以也就抑制了他们的消费行为。 以笔者2007年在浙江杭州、温州工作的一年为例,年底回到乌鲁木齐后深刻体会了中国产品同质化问题的严重性。本来浙江和乌鲁木齐跨度很大,分别坐落江南与西北、不同地域的城市,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民情文化都有些不同。可是笔者发现这三座城市市场上卖的产品却基本是完全相同的,无论是百货商场里卖的高档用品,还是批发市场上卖的小商品,基本上全是同样的东西,很难见到特色鲜明的产品。我在温州买的一款自认为很得意的腰带,回到乌鲁木齐也遍布于乌鲁木齐市大、小西门的市场。这也正好说明全国市场的普遍状况,也即是说全国的产品都缺少差异化,严重的同质化、缺少具有特色的品牌产品。而同质化的产品生产的越多,销售越困难,此类产品也就变成了庸物,失去了竞争力。消费者自然也就对其失去了消费兴趣,造成了我们所谓的“市场饱和”。 有的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想消费,而是我们想买的东西买不到,市场到处都摆满了同质化,缺少个性的庸俗品,阻碍了我们的消费行为。我们拥有很广阔的市场和很大的需求量,但是缺少多层次多样化,定位明确的个性商品,从而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