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医药保健品最后的掘金场

医药保健品最后的掘金场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8-11-20, 作者: 路胜贞蒲松林, 访问人数: 3223


  新闻30分的为保健品行业再一次敲了一计警钟。百度首当其中,其后是捎带出来的医药保健品行业,当然,很多医药保健品同仁早期的预料应该是明年的事情,但这个冬天提前结冰了。

  保健品行业的秘密行动

  其实,在2007年初,就有保健品企业进行行销模式转型了。这种转型是完全抛弃原有依赖店铺销售的渠道模式,而替代以互连网为平台的远程无接触销售模式。

  而保健品行业的这种转型是低调的。就在人们常见的报纸、电视广告漫天飞的店铺销售,以及包括会议营销From EMKT.com.cn、服务营销在内的直销模式日渐萧条的时候,这一重大战术上的转变恰恰是在经济波折起伏的2008年。

  这个变化最为微妙的是,外界知道的甚少,人们只是发现,生活中司空见惯了的保健品广告逐渐减少,而此时,很多局外人还错误的判断为广告的减少是保健品企业大规模退出市场的标志。 

  实际上,中国多数保健品企业已经重新组织了数万名销售大军已经悄悄在互联网上安营扎寨。而这种变革在08年就已经浮出水面,随即迅速蔓延,到10月份已经是铺天盖地,随处可见。这种火箭速度在中国保健品市场发展史上好象是第一次,而且这种快速的大规模律动,几乎涉及到了中国的3000多家医药保健品销售生产企业,这几乎是一次秘密“军事”行动。

  而此时,外界依然没有任何的察觉。

  畸形的转型

  人们惊奇保健品行业的这种“准军事”般的转型速度的同时,更多的市场专家则认为这种快速的反应只是一种回光返照式的市场反弹,并不代表保健品行业又一次繁荣的开始。这种判断似乎悲观,但依然有很多从业者坚持这么认为。

  很多人并不认同一些专家的判断,但专家的建议是,翻开中国现代保健品市场化发展的历史,沿着保健品行业的发展脉络,一定能为这种论断找到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佐证。

  专家的判断,无疑是令从业者所关注的,无论相信不相信,很多人还是愿意按照专家的建议,把保健品行业的历史当作一个未来判断的基础出发点,来重新检索。

  保健品市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此后 20年时间内,保健品主流销售模式是店铺销售。

  这种模式直到1997年,因为传销在中国的出现,才开始出现了变化,到了1998年后,对传销技术进行研究和扬弃后的中脉、天年、安利等保健品企业在中国的崛起和示范带动,中国无店铺销售风起云涌,在其后近10年时间这种直销模式成为与传统店铺销售并驾齐驱的两大主流销售模式。而很多人把这种无店铺销售模式,定义为直销。(路胜贞,品牌营销)尽管中脉、天年等企业则把这种模式定义为会议营销或服务营销。但无论冠以何种称谓,这两种形式都无法回避一个共同的实质,那就是与传统的模式完全不同,都是将产品从厂家直接送到消费者面前。

  店铺和直销两种模式都带动了保健品行业的大发展,连续20余年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数千亿元的价值。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数千亿的利润回报。但是很多人认为,保健行业依赖的两大生存模式存在的缺陷同它取得的经济回报一样多。

  实际上,传统的保健品店铺销售离不开一个最重要的辅助工具,那就是广告的拉动。在保健品风起云涌的近30年时间里,店铺销售几乎养成了媒体拉动症,单纯的广告拉动本是企业的正常行为,但不知道是先天的缺陷,还是后天营养不良,保健品行业的广告拉动,诸多诟病一直伴随着保健品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而这个拉动过程中最不能够让消费者放心的是:夸大产品疗效、把保健品当药品卖、使用绝对化语言、进行毫无根据的疗效承诺、使用专家证言、以患者的名义证明疗效,这些被广告法规避的不当行为在保健品行业几乎是畅行无阻,过度的宣传带来的承诺与结果形成巨大的反差,大量的商业泡沫充斥在整个保健品行业,浮夸的风气引起社会的反感,事实与保健品行业成为投诉率最高的一个产业,并且争议从来没有停止。

  这种浮夸如果仅仅停留在宣传的角度,还尚可以用商业道德标准去规范,实际上。这种不良由宣传又进一步延伸到保健品生产准备过程:在源头上出现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添加违禁成分,在推向市场前套用批号,甚至假批号,任意添加违禁成分,此时,浮夸则变为了造假,进而使得这个行业成为监管部门最为严密监测的对象,实际上单是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中国内陆就查处各类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32万多件,捣毁制假窝点1100多个。

  2007年,保健品行业惯用的这种行销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传统行销模式已经被消费者熟悉和排斥。另一方面,是国家对行业的生产、经营监控力度空前提高。单是在2007年,国家就出台了《关于集中整治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广告的通知》等10余部法规。而且从07年3月开始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派6个督查组,深入北京、贵州、云南、河北、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省(市),对医药保健品整治进行督导检查…随着一系列行业法规政策的持续发力,从客观上使得保健品行业惯用的这种行销模式开始整体性失效。

  在店铺销售面临窘境的同时,以会议营销、服务营销等为主要形式的无店铺直销模式也并没有更好的命运。

  无店铺销售的重要一个环节是收集消费者资料,通过同各类机构合作,收集到大量消费者的,姓名、手机号、工作单位、收入水平和身份证号码;甚至刚出生孩子的性别和出生时间;房子的户型、面积和朝向都被保健品企业了如指掌。 2008年《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在新闻联播播出,这预示着以牟利为目的收集用户资料将被视为侵害消费者的隐私权。这对于依赖客户资料进行销售的无店铺直销模式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另一方面,让保健品直销企业更为忧虑的是,在无店铺直销模式在中国扎根发芽的近10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的消费者基本上是被笆篱扒拉一样,齐刷刷的耧了一遍,甚至两遍三遍。

  重复性购买在消费领域是极其正常的一种买卖往来,但在保健品领域却是一个异端。这种判断的依据在于,同店铺销售一样,几乎所有的保健品直销人员都是将保健品当作功效性产品来卖给消费者的,而这些消费者中间不乏难以根治的慢性病人,其中包括最难治疗的风湿、类风湿、糖尿病、新脑血管疾病等数十个复杂病种。不容乐观的是,多数保健品直销人员在兜售产品是并没有坦率地告诉消费者这是保健品,而是暗示消费者,买回的是有功效作用的治疗药物。

  很容易想象,当消费者在一次次的抱着治疗的希望,然后一次次的被一大堆毫无作用的保健品把梦想击碎以后,对保健品、对保健品销售人员还会有多高的信任度,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保健品销售人员组织一次直销活动的成功率越来越低。

  企业自身的不自律,导致了行业信誉的空前透支,再也没有信誉可以卖给消费者的情况下,保健品行业不得面临巨大的生存困境。而保健品行业的这次向互连网的规模性转移,并未被专家们理解为是行销模式的升级,而人们给予的评价为,这是一种市场环境急剧恶化背景下的被迫转型。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9篇)
*政策来临,保健品运营的应对方向 (2010-09-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孙文军)
*医药保健品企业的三条出路 (2009-06-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徐伟杰)
*浅析医药保健品活动营销核心要素 (2009-01-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苏强、温韬)
*医药保健品营销:关键把握你的现有客户 (2008-06-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涂青云)
*医药保健品定位八大策略 (2008-04-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柏青、季伟)
*中国医药保健品行业遭遇拐点 (2008-04-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路胜贞)
*2007展望中国医药保健品市场 (2007-02-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东侠)
*医药保健品新农村市场开发策略 (2006-08-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韩耀国)
*医药保健品平面广告排版技法 (2005-04-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华飞)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