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化妆品企业竞争策略 竞争是一场痛苦的赛跑,跑步的队形永远保持不变——两头小、中间大。中间的一群是痛苦的一群:他们的位置最不稳定,随时有被超越的可能;他们面对的竞争最残酷,往往是互相倾轧式的;他们甚至很难按自己的方式前进,因为跑道常常被挤占。那么,脱颖而出的希望又在哪里呢?答案是:除了成为专家,别无选择! 迈克尔· 波特归纳出三种最基本的竞争手段——成本领先、目标集聚、标歧立异。当作为一种主导竞争战略时,它们有各自不同的最佳适用条件,满足这些条件,效果最优。 最适合采用成本领先策略的情况是:①产品利润空间小,价格弹性高。②价格竞争激烈,短期内创新难度大。③现有市场份额大。此三者条件下,成本的稍稍降低,都能产生巨大的竞争优势,反之,不具备这些条件,采用成本领先策略就不会赢得战略性优势。十九世纪中福特推广T型车时,即采取了典型的成本领先策略,结果福特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采用标歧立异策略,对化妆品企业而言,除了创新本身要有市场基础外,主要是一个实力的要求,即企业要有足够的资源去推广这种创新、引导消费者去消费这种创新,否则,“创新”的命运将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或“替他人作嫁衣裳”。当年洗发露市场洋货一统天下,重庆奥妮推出了以首乌和皂角为卖点的“植物”洗发露,令人耳目一新,结果一炮打响。最近市场上又出现了一个以“银杏”为卖点的洗发露,银杏本是一个不错的卖点,但由于厂家实力不济,市场推广见效不大。 只有目标集聚策略,通俗地讲就是专家化,是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可以采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策略,尤其对中小型企业而言,更具现实意义,理由是: 其一,从企业自身条件出发,中小企业的主要局限就是资源有限,采用目标集聚策略要求企业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有优势的项目上,也就是军事策略里的“兵力集中”原则,在局部战场形成相对优势,就有了打赢局部战争的重要保证。比如汕头飘影公司不为五花八门的化妆品“迷乱眼”,专心制作香皂,在质量、款式、包装、卖点上多下功夫,在没有广告支持的情况下,仅靠产品本身即取得的骄人战绩,现在在飘影公司已成为飘影集团,飘影香皂也进入全国五十家商场销售排行榜前10名。 但专家化并不等同于单一化,他着眼于我们常说的“主流”,比如强生,她几乎是婴儿产品的代名词,然而在美国,她的成人商品市场也颇具规模,又如宝洁,其日化产品不下千种,然而在中国十多年,也不过推出了洗发露、洗衣粉等廖廖几个品种。 其二,从市场需要出发,中小企业不能也无需把网撒得太大,因为:①消费的总趋势是日趋多样化、个性化,消费兴趣的转移也有更快、更容易的趋向。企业做市场,既需要一个题目多篇文章,又需要经常换题目,所以,小小侧面也都大有可为。以洗面奶为例,千年春本是一个不知名的小企业,但她却一口气推出各型洗面奶近百个品种,摆在一起蔚为大观,在市场上产生了很强的视觉、心理冲击力,并最终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专家的力量,就体现在专业领域内的全面和细致。 ②供给也能创造需求。对一般化妆品而言,购买已不是大问题,关键是产品本身传递的信息能否让消费者“眼前一亮”,比如索芙特出了个木瓜白肤皂、PM丰韵皂,把过去只有保健品等侈类用品才具备的功能搬到日常用品中来,再配合适当的广告宣传,即刻掀起了一个销售高潮,也开创了高价位香皂的先例,事实说明,消费者的兴趣既要“满足”,也要“激发”。专家型企业将更有热情,更有能力去把握这些形形色色,或明或暗的“兴趣”,甚至“帮助”消费者创造一些新的兴趣。 其三,从竞争的角度出发,专家化是差异化经营战略的另一种表现,是重要的竞争手段。它旗帜鲜明地打出企业的经营特色,相对于小而全的企业而言,更能赢得渠道及消费者的认同。美宝莲是特色经营的好例子,它推出的唇膏多达数百个品种,成为名符其实的口红专家,在全国五十家商场销售排行榜上,美宝莲已进入前十名,更让人羡慕的是,美宝莲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的口红专家的形象,是无与伦比的。 成为专家还有其他一些好处:一是更有利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资源利用的效益更高;三是专业化企业在对供方、买方的作用力中比非专业型企业拥有更大的优势。 最后的问题是,成为“专家”有哪些注意事项? 第一,慎选目标领域。有一些基本的参考原则,如企业对该领域最熟悉,最有优势,该类产品价格弹性高,价格浮动空间大,整个品类的品牌忠诚度相对不太高,而市场规模大,消费者对质量的态度敏感,等等。 第二,产品从低往高,逐步升级。因为越往高档,要求的技术越精,推广费用越大,从中低档产品做起,就是给企业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第三,多区隔、多品牌、多分销。就是深度细分市场,对同一个需求的不同侧面提供全面满足,比如宝洁推出了多个大同小异的洗发水品牌,从横向上满足消费者嗜好上的细微差别;高露洁牙膏则在价格上拉开档次,以从纵向上满足不同的购买力。多分销则要求在同一区域市场按品牌或其它因素选择多个分销商,这似乎与目前盛行的总代理制有点背道而驰,然而这却是十分奏效的一个策略,特别是对于非名牌产品而言,由于品牌识别意义相对不大,基本上是谁占据渠道多,谁就销得多。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